曹爽又不爽了,不僅不爽,而且還陷入了進退不能的危險局麵。由於漢中是個山區,部隊後勤給養十分困難,全靠牛馬馱在背上走山路運。由於給養困難,人沒餓死,牛馬倒是先餓死了,牛馬大批死亡就沒法運糧,這樣下去,人也要餓死了。負責運輸的士兵們、百姓們守著動物的屍體,急得哭天抹淚。司馬昭看到這種情況,敏銳的感到形勢將要逆轉,立刻找到夏侯玄說:“費禕現在占據險要來抗拒我們,而我們是交戰無對手,強攻又損失太大,應該趕快退兵,以後再戰不遲。”然而,司馬昭不是曹爽一方的人,對於拚命想要建立軍功的曹爽來說,司馬昭的建議,注定不能被采納。
但情況確實已經萬分危急,連曹爽一方的人都看出來了。曹爽的參軍(參謀)楊偉就警告曹爽,如果不馬上撤退,很可能全軍覆滅。曹爽身邊的高參鄧颺、李勝,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曹爽必須得打勝仗,如果就這麼回去,麵子往哪兒擺?怎麼向國人交待?楊偉聽著這兩個混蛋信口雌黃,氣得大罵說:“鄧颺、李勝這麼做會壞了國家大事,應該殺頭!”看著兩方意見嚴重對立、互不相讓,曹爽一下覺得好沒麵子,他雖然覺得楊偉這麼做讓自己非常下不來台,但心裏也清楚說的是實情,憋著一肚子的火兒,也不敢當場發作,楊偉雖然沒有被曹爽當麵罵一陣,但是意見也沒有被采納。曹爽哥兒幾個一合計,決定死撐,繼續呆在漢中,找機會打個大勝仗。
遠在首都的司馬懿,透過兒子司馬昭和眾多的老部下的信件,已經把曹爽這邊的一切情況都掌握了。
局勢即將失控。
雖然曹爽讓司馬懿十分不爽,可是如果曹爽在漢中戰場失敗,給他陪葬的將是曹魏帝國整個西北軍區和首都軍區的十多萬精銳部隊,這對於曹魏帝國,將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在再三權衡之下,司馬懿決定勸曹爽撤退。如果任由他和他那幾個名士高參繼續胡搞下去,整個西北地區、甚至整個國家,將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不過現在有個難題,如果直接給曹爽寫信,曹爽死撐麵子,一定不會撤退,所以隻有給他既信任、又能聽別人勸的人寫信。目前符合這些標準的,隻有曹爽的表弟夏侯玄了。
不久,在漢中陪著曹爽一起焦頭爛額的夏侯玄,接到司馬懿的來信:“打是親,罵是愛,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利於病。從前,咱們的老祖宗曹操和劉備在漢中大打一場,結果損兵折將,當時你爸爸夏侯尚親自參加過這場戰鬥,相信你應該清楚事情的全過程。如今,漢中地勢凶險,四周全是山路小道,敵人正麵嚴防死守,背麵再截斷退路,正好包餃子,到時候全軍覆滅,你怎麼交待?”
夏侯玄看完信,驚出一身冷汗,馬上力勸曹爽撤退,但曹爽仍然猶豫不決。
5月,果然像司馬懿預料的那樣,蜀軍抄小路,截斷了曹爽的退路,曹爽發現自己腹背受敵,這才命令大軍全線撤退,拚死和蜀軍爭奪退路,由於蜀軍已經占據險要地形,曹爽隻好拿人硬往上頂,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之後,才逃回長安。經過這次戰爭,司馬懿鎮守西北時候攢下的這點兒兵力和糧草,全都被折騰完了,此後一直到曹魏帝國滅亡前夕,曹魏帝國的將領都不敢輕言滅蜀。曹爽和他的高參們以他們的愚蠢和固執,造成了曹魏帝國西北戰場一次巨大的失敗,曹家從此永遠失去了滅蜀的機會和膽量。曹爽精心策劃的伐蜀之戰,就這樣徹底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