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開的蛋糕坊,沒有取那些洋氣的名字,就叫做慶家蛋糕坊。因為老爸慶連山當初開冷飲廠時,去工商部門登記時,人家問叫什麼名字,慶連山脫口而出慶家冷飲廠。

八一覺得挺不錯的嘛,不知道的以為是老牌家族企業,所以就拿來用了。

蛋糕坊開業之後便一炮打響。

生意好的原因不僅因為事先大力的宣傳,還有店裏的糕點品種多,樣式精巧,許多糕點是這裏的人還從來沒有見過的,外麵大商場都極少賣的。

比如戚風蛋糕,巧克力麵包,還有蛋撻和榴蓮餅。

戚風蛋糕據說是由一個叫貝爾的漂亮國人發明的。

“戚風”翻譯自英文“Chiffon” ,“Chiffon”這個詞是指極為輕薄柔軟的絹織物。

貝爾發明了這款蛋糕之後,卻沒有立刻投入市場,而是保密了二十多年,一直到五十年代才把這種做法公開。

這種柔如絲綢,輕如羽毛的蛋糕一露麵,便一發不可收拾地風靡西方。六十年代徹底征服了歐洲人士的味蕾,緊接著傳入了東亞各地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海峽兩岸的關係日漸密切,灣灣烘焙企業進入大陸市場,戚風蛋糕才隨之流行起來,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追捧,因為它的口感綿密細致,老少皆宜。

當然,現在灣灣剛剛進入大陸市場來投資,戚風蛋糕還沒有帶過來呢,八一先把它推到了市場上去,一時間人們趨之若鶩,每天烤製的戚風蛋糕都不夠賣的。

不久,有一些工廠聞訊來蛋糕坊大量訂購戚風蛋糕,八一知道這些工廠肯定是日企。

蛋糕坊裏每天大量生產著戚風蛋糕,訂單源源不斷,幾乎天天都有。

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八一原本是想開個蛋糕坊,為自己的漢堡店烤製漢堡坯子,順便做生日蛋糕,誰想到生日蛋糕還沒打入市場,先讓戚風蛋糕火了。

訂單有些多,小小的蛋糕坊有些忙不過來。

八一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幹脆把自家的小二樓征用了,又招聘了一些麵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由蛋糕坊已經成熟的幾個工人做大師傅,指點她們製作戚風蛋糕。

八一在開發區開的這兩個店,生意都很紅火。

蛋糕店逐步走上正軌,生日蛋糕一經推出也廣受當地人的歡迎。

生日蛋糕的利潤那是很高的,蛋糕坊的收益一天天在呈直線增加。

這樣八一還是有些不打滿足,她還要積累更多的資金。

怎樣才能快速有效地來錢呢?

她想起了二十世紀流行的加盟店模式,可以在短期內快速來錢。

現在開的這兩個店鋪,都可以搞成全國連鎖的形式的。

有了這個想法,八一立刻打開電腦開始製作計劃。她把上輩子看到的連鎖店加盟方式方法,一股腦地打了下來,隻做了一份詳實的計劃書,然後找來了日理萬機的孫建國。

“建國叔,我有一項新的產業計劃,你看看我的計劃書。”八一把厚厚的計劃書遞給了孫建國。

“喔,你又有什麼新點子了?我看看······”孫建國拿起計劃書耐心地看了起來。

他越看越興奮,越看越激動,拿著計劃書在屋子裏來回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