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上次從山西商隊那裏繳獲的那些火銃,可不可以給孩兒營操練使用?”燕震向楊少堂試探著問道。
“震兒啊,弗朗機人的火器雖然厲害,但是終究不能替代弓馬騎射,你可千萬不能想著投機取巧啊…”楊少堂語重心長的對燕震說道。大明軍中火器不少,這一點楊少堂並不陌生,但是明軍與八旗軍交手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靠火器占過上風。相反,每次八旗騎兵全力衝鋒的時候,明軍的火銃兵都會因為緊張而早早的開槍,之後由於緊張往往都不能完成第二次的裝填。就算個別明軍能夠完成裝填打出第二輪射擊,但是也會由於不夠密集而無法對騎兵完成有效殺傷。而騎兵一旦衝入火銃兵的方陣,就會像熱刀子割牛油一樣,麵對身披重甲的八旗鐵騎,火銃兵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曆史上那反複上演的經典一幕,明軍的火銃兵掉頭就跑,進而將己方的軍陣衝亂,引發全軍大潰。而八旗兵就會進入到他們最喜歡的階段~追殺明軍!
在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將你的後背交給敵人,最大的傷亡也會出現在這個時候。但戰場上的人都有一個從眾心理,一旦有一個人往回跑,這種情緒就會像瘟疫一樣迅速的傳播開來。整個軍隊的信心都會跟著動搖,很快就會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很多人就會隨著跑,越跑越敗的快,越敗越跑,敵人就會快樂的在你的身後收割生命…
所以在古往今來所有的軍隊裏都有一條軍規~臨陣脫逃者,斬!
楊少堂雖然知道火器之利,但是他更知道馬背上的功夫才是在戰場上活下來的保障。他讓老蕭和馮六帶著李鞏去找弗朗機人,其實是想搞到幾門紅夷大炮擺到寨牆上。和火銃相比,明軍中對紅衣大炮可是非常認可的,袁崇煥可是用它一炮轟死了老奴努爾哈赤。天啟七年,寧錦之戰後給朝廷的奏書是這樣寫的:當日,大軍進攻,載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煥令閩卒羅立,發西洋巨炮,傷城外軍。明日,再攻,複被卻,圍遂解,而啟倧亦以然炮死。
天啟七年(1627年),寧錦之戰,後金軍來攻,紅夷大炮再次發揮了巨大威力,袁崇煥下令用大炮轟擊後金軍,在炮火猛烈的轟擊下,後金軍死傷慘重,很快撤軍,明軍大勝,史稱“寧錦大捷”。
“義父放心,孩兒營不會懈怠練武的,孩兒想將火銃做為一種步兵方陣的助力,等過一段時間義父就能看到效果了。”燕震胸有成竹的說道。
“好吧,那義父就相信你一次。”說罷就讓人帶著燕震直奔庫房而去。進入到安明寨的庫房後,燕震粗略的點了點,共有魯密銃270餘把,火藥彈丸若幹。這山西介休的賈府還真是沒少買,可惜都便宜了安明寨。
第二天,燕震就開始了對孩兒營的操練。燕震采用的方法是:先將孩兒營以每個木屋為單位進行編製。每房為一個班,設班長一名。每三個班為一個排,設排長一名。每四個排為一個連,設連長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