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年十一月,繼黃巾起義之後,在西涼周邊地區。羌胡人北宮伯玉聯合先零羌發動叛亂,以北宮伯玉為將軍。
可惜北宮伯玉統帥能力不怎麼樣,才帶著幾萬人馬的隊伍,他就感覺力不從心。北宮伯玉正在犯愁去哪裏招收一些能征善戰的將領,有人向他舉薦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素有膽略,聞名於鄉裏,乃是邊章和韓遂。他們兩人本就有心起事,無膽出頭而已。被北宮伯玉派兵“請”到軍中之後,三人不謀而合,共同領導羌胡聯軍。
韓遂、邊章二人率軍攻打州郡,勢如破竹。先後殺死了金城太守陳懿和護羌校尉伶征。
一八五年,漢靈帝中平二年。
正月,可能是由於去年戰亂之後,有的地方沒有及時處理屍體,所以引發瘟疫。由於此時醫療條件有限,很多地區瘟疫流行。
二月,都城洛陽發生火災,火勢蔓延燒到皇宮南部幾座宮殿。宦官張讓、趙忠等勸說靈帝加征賦稅以修複宮殿,又下詔各地運送木材、奇石等物前往洛陽。另外又向官員收錢,上至刺史、太守,下至茂才、孝廉,都要拿出規定數目的錢財用於修葺皇宮。很多親民正直的官員由於無錢繳納,被罷官免職,換上了一些願意交錢的貪官。
五月,有地區遭受了冰雹肆虐。
七月,三輔地區爆發蝗蟲災害。
天災不斷,朝廷不問民間疾苦,反而橫征暴斂。靈帝又命人在西園造一座“萬金堂”,將國庫中的錢財,全部搬進這座新造的個人金庫。
靈帝名叫劉宏,他本來是漢章帝玄孫,世襲的是解瀆亭侯的爵位,家中經濟狀況可能跟賣草鞋的劉備差不多。由於桓帝沒有兒子,他駕崩之後,外戚竇氏選了劉宏為皇位繼承人。
聽說很多經曆過饑餓困苦的人,不管後來如何富有,總是喜歡在自己手邊、眼前等地方放著吃的東西。可能跟這個道理一樣,先前貧窮困苦的劉宏一步登天當了皇帝之後就拚命斂財。包括早年間開始*所得,收取郡國貢使“導行費”等等,靈帝的近身宦官每人手上都幫他存著數千萬。這次一並移入萬金堂儲存。
靈帝加收賦稅不說,各地刺史、太守又私自加收,民間百姓不堪重負,各地紛紛發生*。邊陲西起益州,南至交趾都有百姓發生動亂,淪為賊寇。中原有張牛角、黃龍等大大小小數十股叛軍隊伍。這些亂軍大的隊伍二、三萬人,小的隊伍六、七千人,他們不僅到處劫掠百姓,還攻打郡縣,殺害官吏。
同時,西涼羌胡聯軍繼續東進,韓遂、邊章已經率軍到達三輔。朝廷急忙啟用因為沒交修宮錢而被免職的皇甫嵩,命他率軍抵敵。由於邊韓二人率領的羌胡聯軍孤軍深入,缺乏後援,糧草不足,結果吃了皇甫嵩的敗仗。邊韓二人隻得率軍回撤。
朝廷利用皇甫嵩解決危機之後,因為皇甫嵩年老體弱,又使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招中郎將董卓,貶為破虜將軍,歸張溫指揮;招長沙太守孫堅為佐軍司馬,參議軍事。朝廷命張溫討伐韓遂、邊章,張溫調集各州郡兵馬十多萬,進駐羌陽。
此時朝中有個劉陶,時任京兆尹。按照靈帝定下的規矩,他這個職位應該出修宮錢一千萬。這劉陶素來為官清廉,沒錢交給皇帝老兒,就稱病避政。靈帝因為賞識他的才能,加上這劉陶是多年老臣,就賣了他個麵子。不僅沒怪罪他沒錢交,還征拜其做了諫議大夫。
話說這劉陶是個死腦筋,認為人在其位就要謀其職。他見如今天下大亂,靈帝卻隻受宦官吹捧蒙蔽,以為天下太平,隻顧自己斂財享樂。身為諫議大夫的劉陶看不過眼了,就上疏言事,大意是:如今天下大亂,不是聖上你以為的太平盛世。造成如此局麵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陛下你寵信宦官。要想保住漢室江山,陛下你應該誅殺宦官,從此勵精圖治。
靈帝一看劉陶的奏章,氣得鼻子都歪了。再加上宦官們火上澆油:劉陶說如今天下大亂,可是各地刺史、太守都沒有呈報,他是怎麼知道的呢?一定是他劉陶捏造事實,誣陷皇上和我們,想借著皇上你的手,砍了咱們這些忠心耿耿的奴才們。
靈帝心中憤怒了:好你個劉陶,給臉不要臉,敬酒不吃吃罰酒,看我不砍了你的腦袋。
聽說皇上下旨要殺劉陶,擔任司徒的陳耽拚死直諫:劉陶大人所奏的都是實話,我陳耽和他是一個意思,皇上要殺就把我和他一起殺了吧。
靈帝根本聽不進諫言,又不想背上濫殺大臣的惡名,就在宦官們的建議下把他們兩人統統關進黃門北寺大牢。
這黃門北寺大牢乃是由宦官掌控,所以沒過多久,劉陶和陳耽就被宦官們指使手下弄死了。從此,朝堂上忠臣啞口,阿諛奉承之徒如魚得水。
這一年的並州卻是蒸蒸日上,還陸續從各州郡接受了幾十萬流民。農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已有的田地耕收良好自不必說,還開辟了許多田地。黃河流經並州邊境的一段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沿河新增良田幾十萬畝。治下百姓衣食無憂,加上華佗的醫館規模逐漸擴大,培訓出了很多基本醫務人員深入各郡縣,廣大並州民眾生活質量有了本質上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