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前言(1 / 2)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楊秀清憑借自身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率領手下強兵悍將逐步打開局麵。隨著太平軍的實力不斷壯大,楊秀清手中控製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他的野心也膨脹起來。

公元1856年(清鹹豐六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太平天國形勢大好。說實話,這一切都是楊秀清和他手下的一幫戰將拚死打打下來的,和龜縮在天王府裏整日享樂的洪天王真沒多大關係。

楊秀清看著自己拚死拚活打下的江山,卻讓洪秀全僅僅憑“上帝次子”身份就坐享其成,還把自己壓的死死的,很是不爽。於是,楊秀清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由此引發了震驚中外的“天京事變”。

而縮在天王府裏的天王洪秀全也非無能之輩,拜上帝會是他一手創立的,在教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東王雖然握有軍權,可手下將士卻是清一色的拜上帝會教徒,沒有天王坐鎮,他楊秀清如何統領一幫教眾?

這其實就是,東王楊秀清掌握軍權,洪秀全掌控宗教大權,楊秀清掌握實權,可大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卻是洪秀全,就是兩架馬車拉著太平天國往前走。在早期,為求生存、發展,這種結構並沒有顯示出什麼大問題,但當太平天國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特別是定都天京後,這種兩個中心的政權結構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圍繞著政權的控製權,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你爭我鬥,矛盾重重,積怨是越來越深。東王嫌天王碌碌無為,占著茅坑不拉屎,天王怨東王貪得無厭、咄咄逼人。

這次,東王借“天父下凡”逼封“萬歲”,就是要在大義上和天王平起平坐。加上東王手握兵權,這以後還有誰能製衡他?天王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出手,以後怕是想出手也沒機會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萬般無奈之下,天王決定鏟除東王,密令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率兵趕回天京,對付東王。在天王洪秀全的授意下,北王韋昌輝迅速行動,帶兵趕回天京,包圍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

殺紅眼的北王韋昌輝,為確保自己不被報複,趁機把東王幕府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全部斬殺。

隨後,翼王石達開抵天京,見此情形,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於是不歡而散。麵對殺氣騰騰的北王、血腥的天京城,石達開異常警覺,感覺形勢不妙,當夜帶著心腹迅速逃出天京城外。其後,北王韋昌輝聲稱受天王洪秀全的密令,盡數誅殺翼王府中家屬。

翼王石達開獲悉慘劇發生,悲憤交加,徹夜未眠。並連夜召集部屬,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

天京事變後,由於東、南、西、北四王均已死亡,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為了朝局的穩定,洪秀全被迫答應此事。

但東王的前車之鑒,讓天王很難再信任手下這些悍將們。洪秀全雖然答應讓石達開主持朝政,卻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隻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待局勢稍見好轉,為自身安全著想,隨即啟用其兄弟,分別封洪仁發為安王、洪仁達為福王(均為二等王),以牽製翼王。

在天王的示意下,安王、福王肆意插手朝政,四處安插心腹,甚至賣官賣爵,讓石達開難有作為。為免再次爆發內訌,1857年5月,石達開被迫率數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避禍。

天京事變使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三王被殺,翼王石達開遠走,是太平天國國運的轉折點。在此以後,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已經失去了和清王朝爭霸天下的本錢,慢慢走向沒落。

1858年(清鹹豐八年)9月,陳玉成、李秀成率軍攻占浦口和揚州,大破清軍江北大營。清軍乘太平軍東下,攻安徽、據太湖、撲安慶,李續賓率湘軍連陷潛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鎮,進逼廬州(合肥)。陳玉成率兵回援。

11月,陳玉成部攻克三河清營,太平軍殲清軍六千人,擊斃李續賓、曾國華。清軍從安慶外圍撤走。天京周圍局勢在“天京事變”後出現了再次趨於穩定的有利態勢。

但是,清朝和天國之間強弱態勢未變。自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

自此以後,太平天國始終處於保衛天京的被動挨打的怪圈中,已經失去了戰略主動,失去了對外攻城拔寨、拓展控製疆域的能力。

加之後來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更是元氣大傷,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照此情形繼續發展下去,太平天國終將會步入末路。這讓部分具有戰略眼光,包括翼王石達開、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在內的太平天國中高級將領深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