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前言(2 / 2)

1859年(清鹹豐九年)春,由於天京周邊局勢得到暫時的穩定,天京城亦開始逐步恢複了一些人氣。人們在田間上勞作,忙乎著春耕。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農夫們懷揣著一年的希望,盼望秋天能夠收獲一家人能夠保命的糧食。

天京城內的皇城裏,天王洪秀全也在謀劃天國的未來,一個自己可以掌控又能扛住清妖的太平天國的未來。此時他正坐在禦書房的案台邊,手裏拿著一份奏章看了又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玕弟終於要回來了,回來好啊,洪天王滿心的欣慰。

實在是太難了,“天京事變”雖然除掉了東王楊秀清,但同時北王和燕王也被誅,翼王負氣遠走,國內的中高層將領已有人心不穩的趨勢,隊伍不好帶啊。

軍隊的損失也就算了,再招就是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信仰的坍塌卻是要命的事,人心很容易就會散了。東王雖然是罪該萬死,可他畢竟是代表著“天父”,就這麼掛了,怎麼說啊。

雖然弄了個“東升節”,對外宣稱東王升天回天庭去了,掩蓋了過去。可是這北王誅殺東王的事參與的人實在太多,總不能全殺掉吧。

所以,還是有不少人知道東王就是被哢嚓掉的,就是被這死鬼北王殺掉的。天父啊,泥馬,就這麼掛了,誰特麼還信上帝、信我這個上帝的次子天王。

再者,自己手下能打的戰將是有不少,能文能武的帥才也不缺,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等等都是,可天王對他們心中沒底啊。

所謂人心隔肚皮,誰知道會不會再出一個東王第二什麼的,那就鬧大發了,還是自己的兄弟才可靠。原本想依靠長兄、次兄來協助自己控製朝堂,誰知這兩混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能力不足也就算了,還任人唯親、收受賄賂,搞得是天怒人怨,盡添亂。

不得已隻能把他們給撤了。現在是大事小事都得操心,交給他人又不放心,真心累。

鹹豐九年(1859年)三月二十日,洪仁玕抵達太平天國首都天京。

次日,洪仁玕進天王府,和天王洪秀全閉門會談了近兩個時辰。由於二人會談時,屏退了所有人,誰也不知道他們兄弟二人究竟說了什麼。隻是,會談結束後,天王洪秀全非常高興,封洪仁玕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總理朝政。

洪仁玕生於1822年,小名謙益,號吉甫,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官祿布村人,太平天國著名的政治家,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自幼喜讀經史、天文曆數,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以教村塾為生。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洪仁玕洗禮入教。他在清遠一帶任塾師。一麵教書,一麵宣傳教義,發展教徒。洪秀全與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籌劃起義時,洪仁玕在清遠,沒有參加。

後來,洪、馮兩姓族人在清兵圍捕下在穀嶺起義,失敗後他於鹹豐二年(1852年)四月逃亡到達香港。在香港,他結識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韓山文死後,他任倫敦布道師,學習天文,留心西方文化。

通過學習,洪仁玕的思想認識達到了新的飛躍,他再也不是過去那個僅有農民意識的人,他已成為具有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在他腦海裏,已經逐漸形成一個用發展資本主義來改造中國的方案,這就是日後他的《資政新篇》的由來。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掌管天國朝政,於是立刻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根據他對世界大勢、西方文明的了解,寫了一部《資政新篇》,進呈天王。主張學習西方國家的政治製度和科學技術,走富國強兵之路。

發展交通、辦理郵政、開采礦藏、興辦水利、獎勵製造、開辦銀行與保險、普設鄉官鄉兵、設立新聞官、建立公庫和稅務機關,嚴禁貪汙,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獎勵慈善事業,禁止迷信,禁止飲酒及吸黃煙、鴉片,禁止溺嬰、買賣人口及使用奴婢等。

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在不幹涉內政的前提下允許外國牧師和科技人員來中國工作。

他甚至提出:“萬方來朝,四夷賓服及狄戎蠻鬼子,一切輕汙之字,皆不必說也。蓋輕汙字樣是口角取勝之事,不是經綸實際,且招禍也。”

可以說,他是當時(不僅僅是太平天國,也是整個中國)最為了解西方、了解世界,開明、務實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洪秀全在多數條文下,都批示“此策是也”,命令“遵刻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