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掌握方法各個擊破
高考被喻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隻有將綜合實力發揮到最佳的人,才能脫穎而出。其中綜合實力來源於自身與外界共同的錘煉。而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學習經驗,為學弟學妹們提供外界的幫助。
簡介
姓 名:董**
畢業學校: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高考成績:總分678語文136 數學134 英語136文綜262加分10
院 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正文
——英語學習經驗技巧
寫在前麵:我從小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英語訓練。在上高中前,我主要通過簡單地背誦來學習。但是,上了高中後,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英語上與別人的差距。從高一的昏昏欲睡到高三的熱情滿懷,我慢慢推開了英語的大門。
起舞弄弦
也許一開始我對英語沒有那麼濃厚的興趣,剛上高的時候,便沒有花很多精力在上麵,並且希望能夠借助以前的背誦方式來借到一個還算不錯的分數。然而,事與願違,我漸漸地發現,我的英語實際水平並沒有提高,而且越來越大的閱讀量讓我在英語考試過程中越來越感覺時間不夠用。
首先我從自身來分析英語學習中的問題。 第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紮實。知識的輸人,我主要依賴於課文,往往隻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去背誦課文,並不是有選擇、有重點地去吸收。第二是聽力練得太少,平時集體聽力訓練的時候不認真。第三,課外知識的數人太少。由於學習時沒有目的和計劃,我平時在英語上投入的時間過多,因而也沒有很大的興趣打展課外知識。
然後我便“審視”周圍的同學。許多同學都有比較雄厚的英文基礎,並且他們對課外知識都有很大興趣,還有一些同學 會經常聽一些英文廣播。
了解了自身的問題和別人的長處後,我便開始尋找策略來提高我的英語成績。記得在高一下學期的第三次月考中,我的英語成績跌到了穀底。那次考試還沒有完成閱讀題便到了截止時間,滿分120分的試卷僅得了80多分。因而,之後提高英語成績的過程也顯得格外艱辛。
探尋小徑
現在再來回顧,漸漸發現,英語成績並不是隻與積累有關,如果高中階段繼續努力,尋找方法,那麼英語成績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而我提高英語成績的關鍵有兩個:第一,大量英文信息的輸入;第二,有效地選擇性記憶。
英文信息的輸入我主要依靠三個途徑。
第一是課本。我現在背誦一篇課 文並不是依靠單純反複性朗談來達到,而是首先選出自己感興趣的詞組和句子,”記在本上。之後,以這些詞組和句子為重點,將整篇課文串聯起來。
第二是平時的卷子和聽力練習,再加上詞典。在高一下學期的第三次月考之前我在做完題或聽完聽力之後,便把書本扔到邊,沒有想過去總結。但是自那時起,. 我便把每次做過的卷子及平時訓練的聽力中不會的、感興趣的詞組以及單詞記錄下來,並且查詞典。盡可能多地將詞典上的短語以及意思抄在本子上。這些意思並不需要完全清誦,在看本子的時候,我可以大致瀏覽- F這些詞的意思,心中有一個印象。這樣多看幾遍,有助於以較簡單的方式在腦海中形成記憶。
第三是新概念英語以及其他相關的非教材英語書籍。這些書本不但能增加我們學習的興趣,並且還可以讓我們學會一次 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學習這些書籍與學習課本的方法類似,將自己感興趣的表達記下來並運用到作文中,這是英語作文得到高分的關鍵。
因而,在做完以上積累之後,我們便會形成一個記載英語短語和句子的本子。對於書本上的知識,我們一定要努力去背誦。對於第二和第三部分的積累,我們可以先大概形成一個印象,然後在做題過程中碰見比較熟悉的詞時,就拿出這個本子來回憶下這個詞的所有用法。日積月累,相信積累量能夠有很大的提高。
如何將自己的積累量反映到試卷上?這也是我當時反複思考的問題。每次英語考試的時候,我總是感覺時間不太夠。主要問題應該在於,, 我平時的訓練量太少,不太適應考試時的大量題目。於是,我便開始了英語的適應性訓練。
首先,我借鑒了上一屆師兄師姐的建議。采取“32323”的方法來做英語閱讀訓練,即周一、周三、周五做三篇閱讀。周二,周四做兩篇,剩下的時間用來整理閱讀材料,同時每天再做一篇完形。 盡管題目訓練量上去了,但是我感覺考試時間依然有點緊張,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我還是找不到問題的所在。直至到了高二,英語老師開始讓我們每天做一套題。 剛開始的時候,我依然感覺很吃力,因為我在每-道題 上花的時間都太多了。 但是,隨著對一套套試卷題目量的習慣,我慢慢地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一套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