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黑暗與光(下)(1 / 2)

嚴思琦、劉斯利和陳書生則是林妮塔生命中的另外一束光。

剛上小學的林妮塔先是和同班的嚴思琦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或許是因為她們都同樣擁有並不完美的家庭,林妮塔有父母卻有名無實,而嚴思琦實際也算得上是“孤兒”。

相似的境遇使她們互相吸引走到一起,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她們都將自己封鎖在隻有兩個人的小世界中。

彼此間分享平淡日子裏每一件細微的樂事,在每一個難過落淚的日子陪伴在對方左右。

如果沒有嚴思琦,她無法想象自己的童年時光會有多麼灰暗和孤獨。

至於劉斯利和陳書生,她和嚴思琦是在後來才逐漸跟他們熟絡起來的。

他們四個人是小學六年的同窗,並且住在同一條友誼街上。

區別在於陳書生和劉斯利家在街道的前端,本地有錢人家聚集的位置;嚴思琦家在街道中後端,一般人家聚集的位置;而她家則在街道的末端,是租住在破舊狹小房子的底層人士。

這是友誼街幾十年來形成的不成文規則。

林妮塔以為她和嚴思琦,與家住街道前端的他們是不可能有除了“同班同學”以外的其他任何交集的。

畢竟他們之間的鴻溝就和住的地方一樣,有著不可跨越的階層。

她自卑得不敢再交朋友,害怕同學看不起她的目光,更害怕他們可憐自己的樣子。

可是劉斯利和陳書生是那樣的真誠和充滿活力,或許是因為他們天性善良,又或許是孩童的心思單純,他們主動靠近她和嚴思琦。

一堂戶外課讓四個人從此被命運的繩索連結在一起。

老師在空曠的草地上扯著嗓門讓大家按四人一組進行自由分組。

林妮塔和嚴思琦緊挨著彼此,怯懦地看著周圍的同學一溜煙抱成一團,嬉鬧歡快的笑聲傳入她們耳中顯得尤為刺耳。

“我們四個一組吧。”

兩個男同學朝她們走來,開口說話的是班上最活躍的陳書生,身旁掛著淡淡微笑的是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的劉斯利。

她和嚴思琦對視一眼,帶著滿心疑惑猶豫地答應了。

來自友誼街的嚴思琦、劉斯利、陳書生和她,自此成為班上同學常常調侃的“友誼街四劍客”。

劉斯利和陳書生自始至終都用平等又平常的眼光看待她們,用他們溫暖的劍擊潰她們自卑又敏感的鎧甲。

因為他們倆的關係,她和嚴思琦還和班上的其他幾個同學也漸漸有了交情,她們也終於體驗到童年時光擁有許多玩伴的樂趣。

四人的相處時光讓林妮塔重拾活潑和天真,那是與她和嚴思琦隻有兩人的溫馨小世界不一樣的堅韌暖意。

她緊攥在手中,在往後再艱難的歲月,也不曾將其丟棄。

三人當中,林妮塔唯獨對劉斯利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那不是單純的好朋友、青梅竹馬的情愫,也並非年少懵懂的愛戀之情。

那份感情,更像是糅合喜愛、珍惜和感激的平淡卻又經久不衰的溪流,並不壯觀,卻也從未幹涸。

與陳書生不拘小節甚至落拓不羈的性格不同,劉斯利甚至有著比一般女生還要細膩的心思。

他曾陪她走過許多難過的日子,尤其是在嚴思琦不辭而別,毫無緣由就從她的身邊消失不見以後。

他會在她被母親責罵後陪她在海邊默默坐一下午;會把自己做的筆記借給生病請假的她;

會記得她的生日,然後裝作不經意地送她小禮物;會在同學議論她的時候走過去冷冷地盯著他們直到他們悻悻地閉上嘴;

會在她發瘋似地在友誼街到處找人打聽嚴思琦的下落時,頂著烈日毫無怨言陪她穿街走巷一整天。

劉斯利為她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些,她無法一一羅列,但她從未忘記。

曆盡艱辛終於考上目標大學和專業的時候,她歡欣雀躍,卻又滿懷不舍。

她為自己終於有機會掙脫原生家庭的枷鎖而激動不已,又為即將要遠離朋友而失落。

她把那些不快樂的過去,和她那些無甚用處的舊衣物統統丟在家中。

隻帶上自己花錢新買的服飾,以及心愛的幾本書和小物件,包括那本《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弟弟小時候偷偷藏在她枕頭底下的藍色小汽車玩具。

還有那根蘋果掛飾的頭繩,以及過去那些年劉斯利他們送給她的禮物。

她以為在自己去外省上大學以後,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和遙遠的距離會讓劉斯利逐漸淡忘她。

就跟當年嚴思琦突然之間的離開一樣,讓留在原地的人無辜地一直等待,或是尋找忘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