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黑暗與光(下)(2 / 2)

然而劉斯利一直在努力維係和她之前的感情和聯係。

在大學期間每一年農曆過年前,他都會不遠千裏乘坐綠皮火車來找她,給她送清水鎮的豆沙餅,那是她從小就很愛吃的點心。

小時候第一次嚐到那家豆沙餅,也是劉斯利從家裏帶出來的。

新鮮出爐的豆沙餅香氣騰騰,焦黃色的外皮酥脆,紅褐色的豆沙餡綿軟香醇。

那時候她覺得豆沙餅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她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甜香的味道。

那次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劉斯利就以他自己很想吃豆沙餅為理由,非要她陪著去買。

過了許久,她才意識到劉斯利其實並不喜歡吃甜食,喝咖啡從來不加糖,連蛋糕他都隻吃微微甜的。

她從未拆穿這個謊言,她享受著劉斯利對她的好,也在想方設法回贈他的好。

然而即便關係親密如他們,也曾麵紅耳赤地爭吵過,她也一度以為自己會失去對方這個好友。

一天晚上林妮塔因為忘記給弟弟放洗澡水而被母親斥罵一頓,她憤然離家,在劉斯利家門口踱步良久。

直到深夜才被準備拉窗簾就寢的劉斯利看見。

那次是她第一次見劉斯利發怒的樣子。

他眼神淩厲,壓低聲音質問她為什麼在這麼晚的時間還在外麵遊蕩,質問她為什麼不能想想辦法和母親周旋,而不是總以這種可能傷害自己的方式去和他們對抗。

他們站在漆黑一片的房屋旁小聲又激動地爭吵許久。

林妮塔直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她對他說過的話。

“你含著金湯匙出生,家境優渥,父母開明,又怎麼會理解像我這種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有多煎熬。

你可能會想,我為什麼不努力改變命運呢?

可現實就是,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有的人找到通向羅馬的條條大路,而有的人,甚至根本無法知道羅馬的存在。

我現在是知道有羅馬的存在了,但是那又怎麼樣呢?我再努力,也隻是知道羅馬的存在而已。”

那時候她甚至認為自己說的話頭頭是道,富有哲理。

長大以後每次回想起來,她都會忍不住嘲笑自己一番,但她很慶幸自己並未輕易就向命運低頭。

她很清楚劉斯利其實隻是擔心她的安危,也希望她能夠找到途徑處理那些長期困擾她的問題。

那次爭吵讓他們不歡而散,她怒氣衝衝地跑回家。

可是她察覺到,劉斯利一直跟在她後麵,直到她安然無恙回到家後才離開。

隻是那時候她的怒氣占據了上風。即使後來在課室正麵碰見劉斯利,她也將對方視為空氣,惹得同行的陳書生一臉莫名其妙來回看著他們倆。

年少時期的她自卑又孤傲,敏感又堅忍,以為即使一個朋友都沒有也不要緊,反正她生來就孤獨。

是劉斯利,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她這個朋友、這個夥伴。

他帶著一本曾在她麵前提過一次的歐•亨利短篇小說讀物,若無其事地在課間過來與她搭話,說有一本書想跟她分享。

是他一次次主動靠近她,一次次不動聲色嗬護她那脆弱的自尊心。

劉斯利從未要求或者期望她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而是打心底裏祝福她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

是劉斯利在無聲地告訴她,真正強大的力量來源於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時刻清楚自己的境況,未來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需要為之付出的努力。

是劉斯利讓她意識到,父母對她有著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她應該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擺脫困境。

可是從前的她徒有不甘,卻沒有反抗和改變的勇氣和謀略,以為自己這輩子就是那樣了。

她日複一日地尋找借口,麻痹自己的神經,以為即便她最後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是有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推脫的。

那次爭吵以後,她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思索今後在父母麵前的應對措施,思考自己對友誼的處理方式。

盡管她在家中還是處於最底層,但總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相安無事。

母親以為她終於願意服軟,願意做一個聽話的、任她擺布的小孩,殊不知這隻是她蓄謀逃離這個家的第一步。

是劉斯利給了她許許多多的啟發和勇氣,也給了她無邊的包容和溫暖。

她不止一次感慨,自己何其幸運,能夠擁有這樣一位摯友。

如果沒有劉斯利,就不會有現在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