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果敢的文聘(1 / 2)

昨晚的談話讓王旭心中已經有底,對於回到襄陽怎麼入手調查也有個大概的思路。特別是最後,楊鳳曾偶然提及到一人,就是前任非武器物資庫房總管事“桓彝”。

初聽到此人的時候,王旭有些發愣,總覺得好像在哪兒聽說過。後來聯係桓家細想,回憶好久才記起來,《三國誌》上桓家總計有三個人名留青史,除了最為出眾的桓階外,其次便是這桓彝。據楊鳳所言,他是桓階同父同母的兄弟。至於桓纂和桓韜,他們雖然與桓階是同一個父親桓勝,但卻不同母。

這桓彝在曆史上的名氣比桓纂還高,在曹操平定荊州後,桓階和桓纂都投奔了曹操,而此人卻是投奔了東吳,史載有忠貞之節、剛正不阿,印象中後來在東吳成就還不低。想不到此人也曾在麾下效力,王旭當即奇異,追問為何桓彝好好的總管事不做了?

接替桓彝的王明是他親自破格提拔的王氏宗族人,最初本是戶曹一個小事務的分管掾吏。本來,通常情況下王旭是不會插手最高層級軍政官員以下任命的,這些平日都是由治中從事桓階處理。

隻是這王明經常以訪親的名義拜訪王旭、王飛和王凱幾人家中,幾人父輩對其甚為喜愛,都曾傾力舉薦,言此人有些學識和想法,也很有實幹精神。王旭親自考驗一番,覺得確實是個人才,便有意提拔,後來詢問桓階什麼職位急缺,這才得知非武器性庫房總管事一職懸空,所以他便大筆一揮,讓王明上位。

若早知有桓彝這樣的大才,哪裏還能輪得到王明,恐怕桓彝即使不做,他也會千方百計去拐騙過來。

但隨後楊鳳的回答卻是令他愕然,原以為是桓彝自己不做了,結果竟然不是不做,而是他沒法做。因為在王明接任前大半月,他就因庫房物資失竊,又始終追不回物資而被革職查辦,後來被時任決曹掾劉先以瀆職罪判處兩年監禁,當時其同父同母的桓階還親自參與旁聽,並要求嚴判,而桓彝自己在說了一句府庫從未丟過任何東西後,便再沒做任何辯駁,隻管簽字畫押,當時這事兒還在高層傳了好久……

聽到這些,王旭更為憤怒,他不是蠢人,略微細想便知桓彝出事必然有問題,隻是那句從未丟過任何東西是什麼意思呢?

回到襄陽的路上,他一句話沒說,隻是快馬前行,如今除了人頭已經沒有什麼能平息他的怒火。

午時剛過,王旭一行百餘人抵達,當遠遠看到襄陽城情況的時候,頓時驚愕。“怎麼回事?哪兒來的兵士?”

隻見襄陽西城門外有數百兵士筆直站立,城門口正喧鬧不堪,不少百姓擠在城門處與城外軍士對峙,雖然隔得太遠聽不見他們爭什麼,但似乎是那些兵士不準其離開襄陽。觀察了一會兒,發現他們應該是準許進,不許出,而且這批將士身上所穿鎧甲式樣和顏色也確實是荊州主力軍隊的配置。

隨行的沮授雙眼越來越凝重,非常驚駭,憂慮道:“主公,莫非襄陽有變?這批軍士殺氣騰騰,絕非新兵。”

典韋、張遼、楊鳳等人也是麵色凝重,襄陽除了城外四大營的新兵,稍微訓練好的都被帶往漢中參戰了,而這些兵士一看就是百戰之卒,那種戰場熬煉出來的氣質是新兵不可能有的。

典韋當即催馬上前。“主公,我去看看吧!”

“嗯!小心些。”麵對這種情況,王旭也不得不謹慎。

典韋快馬奔到城下,因其攜帶兵器,穿著戰甲,頓時被兵士攔住詢問。王旭遠遠看到他們似乎正在交談著什麼,不一會兒,典韋又快馬奔回。

“主公,打聽清楚了,襄陽城中大亂。這是南陽文聘將軍帶的軍隊,共計五千人,目前已經將襄陽圍得水泄不通。他們接到的命令是,隻許進不許出,據他們所說還有一部分兵士已經入城,目前正與叛軍對峙!”

“叛軍?”王旭臉色鐵青,沉聲問道:“叛軍是哪部?”

典韋回道:“據說是原襄陽城治安部隊,還有一部分新兵,徐盛將軍帶著少量親衛和諜影部眾現在正困守將軍府,具體情況就不知道了。”

因為局勢太亂,這些兵士也所知不多,王旭略一思量便道:“你速速去告知那些兵士,就說我到了,讓他們速速稟報文聘,讓他單獨來見我。”

“諾!”

隨著典韋應命而去,一旁的張遼頓時皺眉:“主公,可是文聘作亂?”

“不知!”王旭也摸不清狀況,隻是歎道:“不管如何,隻要文聘願意獨自過來就沒有,若是不來,那麼必然反了。”

沮授也是眉頭緊皺:“主公,此刻襄陽亂成這般,前線將士可如何是好?”

王旭無法回答,隻是淡淡地道:“我相信文聘不會負我!”

小半個時辰後,王旭一行臉上終於露出喜色,因為站在他們這裏剛好可以看到,一騎帶著數十人從襄陽城內行出,為首者正是守備南陽的文聘。而且一出城,那些隨行護衛頓時止步,文聘遙遙看見這邊的百餘人,一個人就策馬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