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在南陽偶得謀臣徐庶,氣勢更甚,率領六千精騎於兩日後,抵達荊州北疆大縣——魯陽。
這魯陽雖然隻是一縣治,但卻不比宛城小多少,城高郭厚,乃是一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南陽的門戶之地。為了防備中原,南陽太守文聘特地派遣健將蘇飛、霍峻二人,領五千精銳在此駐守。
蘇飛和霍峻都是僅次於荊州高層文武的次一流將領,讓二人協同來守備此處縣城,可見其當下的重要性。
王旭統兵到來,早得到通知的二人齊齊率眾出迎。蘇飛早年出身青龍騎士,乃是由王旭親自提拔,算是荊州的老資曆將領,南征北戰,累有戰功!平定豫章之役,其血戰上撩,更是功勞卓著,所以王旭對他並不陌生。
但沿途並沒能有多少時間敘舊,王旭第一時間奔赴縣府議事廳,商議平定潁川黃巾之策。
王旭麵色嚴肅,目光一一掃過廳中端坐的將領,便看向了位居後列的蘇飛、霍峻二將。
“蘇飛、霍峻!你等鎮守此地,離潁川最近,便簡短敘述一番當前潁川黃巾的形勢吧!”
兩人身負魯陽安危,對潁川的行動自是相當理解,眼神交流片刻,已是由蘇飛起身回道:“啟稟將軍,目前潁川黃巾共有三部,彼此各自為政,卻又緊密相連。悍匪何儀手握近兩萬人,勢力最大,目前主力盤踞在魯陽東邊百餘裏外的父城,父城東邊百餘裏外的襄城,以及父城東南百餘裏外的昆陽!”
“何曼勢力次之,約有萬餘人,目前雄踞昆陽東南的定陵縣,及昆陽之南的舞陽縣。最差者乃是黃邵,其手中實力約有七八千,盤踞定陵東南的郾縣。三支兵馬各有統屬,但又彼此相依。”
“聽聞將軍出兵潁川,目前何儀已經開始向父城集結,並向何曼和黃邵求援,意欲在父城與將軍一戰!”
隨著蘇飛話音落下,王旭笑了,不以為然地道:“他那群烏合之眾,怎敢與我一戰,他這是見我兵少,所以準備堅守父城,借城池之力抵禦呢!”
說著,又皺起了眉頭,有些無奈道:“可此次初征,雖然全是諸將精銳部曲,上馬能殺,下馬能戰,戰鬥力極強。但若是強攻城池,又未免太過得不償失。”
“主公所言甚是!”徐庶本就渴望展現才華,第一時間出聲認同。“主公威名使何儀等人畏懼,當不會輕易出戰,若欲破之,當另尋妙策。”
“嗯!”王旭點頭,想了想,卻是突然問道:“蘇飛,不知曹操在潁川、汝南二地的駐兵如何?”
“重兵屯駐!”蘇飛立刻鄭重回應,看了看王旭,又接道:“曹將夏侯惇本率五千精銳屯駐穎陽縣,與襄城黃巾對峙,前日曹操又令滿寵率兵五千增援。此外,郾縣以東的召陵,本由夏侯淵率軍七千鎮守,但李典、曹洪昨日率三千兵士抵達,已屯駐萬餘精銳。”
“噢?”王旭皺眉,他一直行軍,尚還不知曹操增兵的事,當下追問:“你可知他們出兵的時間?是在我出兵前,還是出兵後?”
“乃是將軍出兵後!”蘇飛肯定地道。
“這就有點麻煩了!”王旭若有深意地笑道。
徐庶也陷入沉思,感覺有些棘手,片刻後推敲道:“主公,我觀此事恐怕不是爭對黃巾,而是爭對主公!”
“怎麼說?”王旭雖然也是這麼認為,但卻沒急著表態。
徐庶淡淡道:“曹操乃是當世雄才,當然可以看清形勢。主公未定益州,其必然可以斷定主公不會與其相爭,就算相爭,這六千精騎也難有大作為,何須添兵?”
“有夏侯惇、夏侯淵等良將扼守穎陽、召陵要地,已是阻住去路,足可使其從容調遣主力前來一戰,哪有必要像如今這般,派出不多不少的援軍?此外,黃巾雖眾,但有夏侯惇、夏侯淵等良將駐守,已足以應對,何須添兵耗費錢糧?”
“但其顯然也不是欲與主公死戰,更不是打算與主公爭著剿滅黃巾,不然何以主力大軍不動?所以,綜上所述,屬下大膽推測,其此舉乃是想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