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調動,王旭並沒有做任何明麵上的遮掩,在座的荊州文武,大多數人都隱隱感覺到了他的意圖。
從將軍府調出去的人,明顯是出於穩定四方所用,公仇稱、劉先、桓階、習禎、韓嵩、金旋等跟隨多年的人,盡皆分往各郡為太守,其意圖不言而喻,這些人自己心中,也是有底。
待最後一個人念畢,王旭放下了文案,微笑著看向廳中一眾文武。“此番任命,大家可還有異議?”
“主公,臣有異議!”劉先站了出來,躬身上奏。
“主公自零陵起兵,方得如今強盛,荊南四郡乃是根基之地,長沙太守劉闔、武陵太守劉度、零陵太守龐季,此三人皆是主公麾下能力出眾的老臣,自無不可。”
“可郝普做桂陽太守卻頗為不妥,其本為將軍府戶曹掾吏,雖然這些年頗有建樹,乃可造之大才,卻不適合坐鎮根基之地,況桂陽南鄰交州,東接揚州,乃邊關重地,不可輕任。”
“嗯……”王旭皺眉,他之所以提拔郝普,一是因為其曆史上的聲名,是個忠義有能之士,其二也是因為其在將軍府做掾吏頗有建樹,能力出眾,當年可是他親自上陣活捉過來的。
可劉先說的也有道理,細思片刻後,不由出聲詢問:“那始宗之意為何?”
“屬下以為,唯公仇稱適合擔當此等大任。”劉先回說。
王旭點點頭,也比較認同他的提議,隨之看向公仇稱,笑說:“文量,你可願為我坐鎮桂陽?”
“固所願爾!”公仇稱當場表了態。
“好,那便以文量為桂陽太守,郝普轉任益州涪陵太守。”王旭下達了命令。
話音剛剛落下,沮授卻又站了出來,接過話說:“啟稟主公,屬下以為,荊北之地亦當略作調動。”
“公與但說無妨。”王旭大度地揮揮手。
“諾!”沮授頓了片刻,接道:“荊北五郡,南陽太守高順、章陵太守桓彝、上庸太守韓嵩、南郡太守王獒無需變動,可江夏太守董和卻頗為不妥,董幼宰之才非同凡響。”
“早前主公任為江夏太守,乃是為防備江東,如今江夏有四萬水軍在,已足夠應付,不如將董和調往益州,作為蜀郡太守,治地成都,這樣也能與益州刺史蒯越彼此照應,更好地把握局麵。”
“這想法不錯!”王旭聽完,立刻誇讚,他終究是一個人,總有疏漏之處。“好,那幼宰便轉任蜀郡太守,江夏太守則由治中麾下掾吏杜畿擔任,諸位以為如何?”
“甚好!”不少人出聲支持。
杜畿是個名士,才能出眾,一直屈就沮授麾下,對於他出任江夏太守,眾人當然沒有什麼意義。
隨著接連兩個提議得到認可,群臣也逐漸放開,彼此議論紛紛,激烈爭論。
一直沉默的奏曹掾法正,此時突然起身上諫:“主公!益州部分太守的任命,屬下亦認為不妥!”
“嗯,那說說你的想法!”王旭眼見群臣爭議很大,也對自己早前的任命產生質疑。
法正理理思緒,躬身回道:“主公,如今所任部分太守,多有當初劉焉、劉璋父子麾下擔當重任之人,可事實上,就屬下所知,諸如此類本非最佳,王商、王累、張肅之流,雖有節氣、亦有資曆經驗,但才能的確有限。”
“若主公有破格提拔青年才士之心,那屬下倒是有數人舉薦,他們皆是才華出眾,潛力驚人,隻要稍加培養,完全可當大任,隻是這些人大多出身不太好,因而不曾受劉焉、劉璋父子器重。”
“噢?”王旭驚異,隨之笑道:“在我麾下,有才便可謀得出身,孝直大可直言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