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2年二月初一,醞釀了近達三年的西征,終於徹底拉開帷幕。
駐紮襄陽附近的三大軍團,包括兩大近衛軍團和南方軍團,幾乎盡數隨王旭西征。隻有南方軍團副將,討寇將軍馮習和討逆將軍傅彤二人率領半數南方軍團將士留守,聽候臣相諸葛亮調度。
鎮東將軍陸遜奉命帥水軍控製豫章一代的長江沿岸,協助鎮守豫章的朱雀軍團徐晃、黃敘、孟獲等將,共同防備江東。
交州軍統帥破虜將軍黃權、建文將軍吳班及新晉將領馬忠、張翼奉命增兵邊塞,以近年新建的三大險關為倚,務求嚴防江東於外。
征東將軍張合、文治將軍李嚴、鷹揚將軍霍峻奉命率領青龍軍團在南陽收縮兵力,放棄邊緣縣城的守備,集中力量在核心要地布防,以抵禦曹操可能的入侵,同樣歸屬臣相諸葛亮統一調遣,左尚書令龐統、司空沮授、司徒田豐則居中協調。
解決好荊州的後顧之憂,王旭又命新任太尉徐庶親自奔赴弘農,協助東方軍團鞠義、冷苞、楊懷等將鎮守函穀關、陸渾關及北部黃河沿線,務必做好雍州的防禦部署。
此次出征,從襄陽起行的大軍合計二十餘萬,兵分三路,一路由車騎將軍張遼率領,統南方軍團韓猛極其麾下四萬人,過上庸、漢中二郡,直抵武都,彙合駐守武都的西方軍團王淩、王雄、張嶷等將,合計十二萬人,由張遼統一指揮,從南部進擊西涼。
一路則由王旭親自率領,統驃騎將軍趙雲,近衛軍團顏良、典韋、陳到等部共十二萬人,出武關,進弘農,直進扶風,與駐守此地的白虎軍團魏延、甘寧、廖化合兵一處,總計二十餘萬人。
最後一路則由高順率領,統近衛軍團徐盛部四萬人緊隨王旭之後,同樣出武關,但隨之北上,並分駐守長安的北方軍團六萬人與其彙合,合計十萬大軍,齊進北方馮翊,由高順統一指揮調度,從北部進擊西涼。
此外,因為這是攻伐而非守備,邊防軍中西軍和北軍的很多駐軍頗為閑置,王旭便讓周智從中抽調,組建一支三萬餘人的精銳邊軍,由周智和張靖自行統帥,由二人便宜行事。
至於本就擔負馮翊等北疆防務的玄武軍團八萬人,則暫時不動,以防備曹魏為主,但必要時,仍隨時聽候王旭或者高順調遣。
鄧芝獨率長安剩餘的兩萬北方軍團將士留守,作為策應,以應時變!
如此一來,進攻西涼的兵力已經多達四十五萬餘人,這還不算必要時仍可抽調的後備力量。
這等雄壯的兵力,可是將西涼給壓得喘不過氣來,即便其全民皆可為兵,可他們的經濟和後勤供給卻無法同時供給這麼巨量的兵員,若說兵力,馬騰弄個幾十萬大軍不成問題,可他心中明白,楚國準備這麼些年,不惜損耗國力如此大規模出征,必然是打持久戰的主意。
若他真的勉強集結起過多兵力,那麼王旭隻會用一招,那就是拖!
以西涼的儲備力量,若負載的軍力過剩,那麼頂多三五月就得散去,不戰自潰。
早年西涼混戰,各方豪強似乎都是兵多將廣,他統一後似乎應該更多兵力才是,可事實上,早年西涼的內部混戰,那是自己人知自家事,但凡開戰,無不是速戰速決,打上幾場分出勝負,那麼就趕緊裁撤部曲,讓兵士回家牧牛放馬,忙各自的種植生產去。待各自恢複底氣,才又隨之召集起來開戰。
那時候,搶占地盤和人口是西涼豪強的核心目的和取勝之道,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西涼內部極難統一,再加上西涼以外的強大諸侯搖搖控製和製衡,這才使得西涼混戰多年而難以平息。
現如今,西涼麵對的是楚國,勵精圖治二十餘年的王旭,掌控著廣博的地域,繁盛的經濟,稠密的人口,坐擁雍州、荊州、益州三大糧倉,這等底蘊豈是西涼可比?
這讓馬騰可謂是騎虎難下,若他兵力過多,王旭便步步緊逼,但始終不正麵速戰,活活耗死西涼。若他兵力維持在可持續範圍,那又捉襟見肘,舉步維艱,畢竟楚國的強大,已是有目共睹!
陳倉,扶風郡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關中西部門戶,白虎軍團的主要軍力平日就常駐這裏,維護著八百裏秦川的安危。
因其曆史悠久,曆朝曆代皆不斷將其修繕,使得這裏成為天下最雄壯的堅城之一,易守難攻,即便周遭地域也多有防禦工事。
此外,陳倉亦是交通要道,往其北經過數縣,便是涼州安定和漢陽兩郡的交界處,這也是涼州入關的最重要通路之一,至於其西南邊的另一條大道,則直通散關,連接著益州武都,足可謂三州的重要交彙處。
如今,這裏也是王旭所帥中路軍的第一個彙集地,當他親自率領中軍抵達這裏後,也是忍不住將陳倉及周遭仔細再查看一番,這才將眾將招至中軍大帳議事。
“奉孝,目前馬家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