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獨自回到勤政殿,宮女隨之端上來熱茶,他輕輕飲了一口,閉目沉思。
楚國今後的側重點在五個方向,一個是內部體係的徹底完善,二是全國發展的持續有效推進,三是涼州的穩定,四是為再次興兵北伐做準備,至於第五便是功臣的升遷和改任。
俗話說,亂世容易建功,可也正因為如此,有時候讓人很難去做出安排,何況這個時期的頂尖人才實在太多了,在一個範圍內,變得極難安排。好比楚國現在,益州刺史空缺,天水、安定、隴西三郡太守空缺,涼州各郡太守還沒有正式認定,更不要說很多其它的位置,可謂缺人。
可事實上,又有能人閑置著,比如董和,其不管是才能和功勳,都足以位居九卿或者改任將軍府高層,可現在哪有適合他的位置?
因此楚國現在的體係可謂是缺少中高層以下文武,而有些本該進一步升遷的功臣卻沒有位置。
這個時代太過璀璨,極大的壞處就是頂尖人才太多,再加上征戰密集,這些人才積累了大量功勳,很難做到真正的均衡,董和早就該位居九卿以上,可現在能夠換誰?換誰都是錯!
曾經王旭很不理解為什麼曹魏和吳國後期,單是大將軍名號的將領就有那麼多,有了征南將軍,又弄出個征南大將軍,征北大將軍。有了驃騎將軍,又弄出個左驃騎將軍、右驃騎將軍。
其實就是臣子功勳太高,沒法往上封了,就幹脆設些亂七八糟的最高層職位出來,這個時代是古今以來戰爭最密集,跨度時間最長的統一戰爭,再加上湧現的人才巨量,且很多尖端人才的能力相當,因而才成那副模樣。即便是戰國時期,也同樣沒這麼密集,且沒有這麼集中的出現人才,那個時期的統一戰爭不過是始皇帝繼位才算開始,六國根本打不過,沒用太長時間。
現在王旭就麵臨著人才任用的煩惱,有功就得賞,有才、有資曆就得升,這是禦下必須的手段。
他身前的桌岸上,擺放著一張大大的絹帛,標注了很多空缺的重要職位,而那些職位後麵的人選卻是花得亂七八糟。旁邊還堆放著厚厚一疊資料,那是由尚書台整理而出的,是許多重臣的功勳簿和資曆表,甚至包括能力的著重描述。
閉目思考了也不知道多久,王旭終於睜開眼睛,從胡床上直起身子,喋喋自語:“楚國的體係還是不適合虛設太多職位,若超出太多,必定生亂,隻能先委屈董和了!”
說著,他已是伸手抽出筆架上的毛筆,緩緩書寫。
“董和改任尚書,尚書張鬆出任益州刺史,桂陽太守公仇稱遷任尚書,李朝出任桂陽太守……”
正在其用心思考時,偏殿外卻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不多時便聽女官在門外報說:“啟稟楚王,諸葛臣相剛剛派人送來急報,讓奴婢轉呈給王上,請求王上定奪!”
“臣相送來的?”王旭放下手中的筆。“那你先拿進來吧!”
片刻之後,王旭看完急報,瞬間大怒。
“好個彭羕,這才到武都接任太守多久?一沒見政績,二沒見功勳,三沒有資曆,本王囑咐其招降武都氏王楊仆一事還連個音信都沒有,現在竟然就已妄言本王不識才,委屈了他!本王難道該直接讓他做臣相不成?”
“楚王息怒!”伺立在旁的女官急忙出聲勸慰。
“行了,你去找婉妃,令其派遣諜影部眾查證此事是否屬實,若屬實就即刻報來,彭羕這太守我看還是不用再做了!”
“諾!”
女官徐徐退下,王旭本來還算不錯的心情卻變得有些糟糕,早前他還在涼州時,為了提拔楊阜成為涼州刺史,提前就急報襄陽尚書台,令其選擇一人赴任。因為武都位置極其重要,且因為楊阜在任時極為得力,往西邊擴張的速度很快,是西部諸郡中貫徹擴疆政策最有效的一個郡,並且正處於關鍵時候,急需有能力的太守接任。
沒想尚書台經商議後派來的人卻是彭羕,王旭心中也知道此人在曆史上有問題,可轉念一想,覺得他既然能得到尚書台認可,必然還是具備能力的,況且那時馬上更換也不合適,因此就打算給彭羕一個機會,並且還親自召見,苦口婆心地說了好大一通,隻希望此人不要令他失望。
可沒想最終結果卻是這樣,怎能不氣?
好在沒過多久,羊家人就到了,總算讓他暫且消下怒火,轉移了注意力。
宣其幾人進殿後,一番拜見,王旭不由細細打量幾人。
“你們都先起來吧!”
“謝楚王!”
羊家三兄弟立定,雖然神態恭敬,但卻不減氣度,看得出都是心性非常之人。至於四個孩子,羊發明顯已經年齡不小,肯定成年了,另外三個就明顯小很多,羊承看上去不過十三四歲,羊徽瑜更隻有七八歲的樣子,羊祜就更不用說,都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