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夏古陸,天地未脫洪荒,妖獸橫行於山野。人結部族戰戰兢兢於天災獸禍之間隙,雖靈智漸開,又參造化以創術法,亦常為天地之祭牲、妖獸之餌食。
史稱“太古混世”,曆萬載。
……
東皇誕元年,
曦族太初氏降生於浩水北太元山。
十七年,
太初統一浩水流域諸部,建曦國,都浩陽,號東皇。
以天知族聞天氏為太師,勸農牧以足衣食,建城邑以安所居,創文字以誌國事,倡教化以移風俗。
太初又創軍隊,製練治軍之方策法令,選資質卓絕之士授以本族絕學“曦陽武道”以輔,號為“拱日”。
二十二年,
太初率拱日軍巡行四野,斬妖除獸,威服蠻夷,八年拓土方圓三千裏,立十八郡,下設縣。治下子民安居樂業,教化漸行,無憂於凍餓,無懼於虎狼。
是為“太初立國”。
……
三十年,
有方士求道於南方雲夢大澤,誤釋太古凶獸饕餮(tāotiè)。
傳說饕餮為太陰噬氣所化,嗜食無度,草木獸妖人畜乃至神魔皆食,元始天尊覺太傷天道,封其於赤山。
赤山何在?無人知曉。有後人猜測,饕餮凶頑,以元始天尊之能亦不可咄嗟立製,隻可困其於千裏赤地,是以饕餮饑餓日甚,竟以土石為食,待其力竭,千裏赤山即成今之八百裏雲夢!
六月十日,
天狗食日,饕餮出世,嘯於雲夢,聲聞九州,禽畜驚斃者十之五六,舉國震恐。
十一日,
犯南境豐澤城,盡墨。
七月初,
至瀚水南岸,澤北二郡已成白地。
太初率五萬先鋒初擊饕餮,半亡,退瀚水北。
饕餮未嚐一傷。
十五日,
饕餮滅瀚南三郡,渡瀚水。
太初再擊之於半渡,僅以身免,退浩陰城。
饕餮焚毛發數十。
十八日,
太初聚拱日軍五十萬,皆攜鐵索飛爪,三擊饕餮於浩南平原。軍士輪番上前以飛爪纏饕餮身軀四肢,緩其身形,曦陽武士以諸術擊,終創之,太初更以無上“旭日劍氣”毀其一目。
饕餮怒,盡崩鐵索,窮追太初。三十萬將士以命相擋,太初失右臂,終得抵浩陰港,登飛舟。然太初拒渡浩陽,竟順流東下。
饕餮至,入水窮追,其軀若山,幾令浩水絕流。幸飛舟以奇獸帝驂龍鱘牽引,不依水流,方不使之近。
二十日,
太初入神驚峽,其峽延綿百裏,愈深愈窄,兩岸連山高且厚,崖壁非金非石,素有“落木聲回驚天神”之名。
饕餮逐至,初暢行無礙,後漸感阻澀,終止於四十裏處,不得進退。
午時,
聞太師率三千方士現於兩岸崖上,布曠絕古今之巨陣——太熙裂魂陣。又令仙音氏率其樂人族百人,皆持絲竹金石,乘巨舟至凶獸前,以艨艟十首曦陽近衛三千護之。
三刻,
日正中天,樂起於峽中,乃《安魂引》。其曲加人身則定靈安神,加妖邪則鎮驚惡靈。以仙音氏舉族奏,樂聲蕩於神驚峽,往複相疊,攀升弗盡,上穿天雲,下揚浩水,直若鈞天梵音降臨下界。
饕餮肉身極強,刀槍法術皆難傷,然其乃於世間自化之凶頑,不得天地之護佑,無靈秀之智慧,是以凶靈僅有一魂五魄,不及肉身之堅不可摧。此刻受梵音所鎮,饕餮之凶靈震蕩不止,竟欲離體。
聞太師遂發大陣,三千方士以本命陽氣注,引烈陽太熙之力焚饕餮之凶靈。其時日光大盛,青天盡白,九州之內皆覺刺目。一光柱自烈日降,籠饕餮於其下,饕餮凶靈燃起熾白陽炎,若二日臨世,神驚峽內目不能張,眾人早備黑布罩眼,曲、陣無礙。
凶靈受創,離體更速,靈體扭動嘶吼,雖無實音,眾人皆覺心神激蕩,幸有《安魂引》相護,方免於魂飛魄散。
三刻半,凶靈已去饕餮之形,呈相連之六球狀,是為一魂五魄。陽炎聚於最高之“命魂”下,焚相接處,欲使其魂魄分離,以便封印。
四刻,
接處斷,凶靈厲嘯,七竅溢血倒斃者眾,曲、陣不穩,凶靈命魂欲歸本體……
太初早欲返身,不料龍鱘懼饕餮凶威,竟不受駕馭,轉眼遊出三十裏。太初隻得棄舟,以無上足力踏行水上,每步既下,水陷數尺,身後浪湧丈餘,直若九天翔龍漂行於水麵。
至四刻,太初尚在十裏外,不得已強行發劍,右足蹬,山河震,浩水斷,岸崖崩。惟見浩瀚金虹橫貫天地,一瞬即逝,太初已沒劍於命魂中。其騰飛若日升,其迅捷若光照,正是一招“晨光初照”。
凶靈再嘯,太初口鼻濺血而墜,眾人存者急救之。
聞太師盡燃一身道行,發劍中“玄兵封神陣”,東皇劍放萬丈金光,命魂厲嘯不絕,若殘雪之遇烈日,化作黑氣萬千收於劍中。
五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