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南茅山北奉天,通過翻閱曆史書籍,收集資料簡單介紹一下南茅山與北奉天。

南茅山是古代玄學的概念。道士所從事的活動內容十分龐雜,有壇蘸、布道、符籙、禁咒、占卜、祈雨、圓夢、軀疫、祀神等。布起道來好像玄機無限,顯得十分深奧莫測,讓人摸不著邊際。比如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等。

因為有一宗發源於茅山,所以以此為修煉本處,後發揚出去的宗派稱之為“茅山宗”,人們便把其弟子呼之為“茅山道士”。(道士分為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體係。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宮觀內過叢林生活,不食葷,重內丹修煉,不尚符籙,主張性命雙修,以修真養性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葷,以行符籙為主要特;茅山道士是正一道符籙派的體係;)。

北奉天的介紹相信大家也並不陌生,出了山海關,來到廣袤的東北地區,佛教、道教的影響明顯趕不上“保家仙”與“出馬仙”的信仰。北奉天所指的就是關外三省的“出馬仙”文化了,

“出馬仙”的傳承是原始宗教薩滿教巫師傳統的一種延續,發展到現代也有了一些改變。

曆史著名的闖關東事件,清朝中後期開始,當時的統治者開禁東北土地,鼓勵移民。於是山東、河北、河南乃至江南、雲貴等地都有移民遷往東北。

各地的文化加強了東北薩滿教的文化,山東移民帶來了“胡三太爺”的信仰,河北移民帶來了動物仙家信仰,南方移民帶來了道教信仰。這些迥異的神仙信仰開始與東北流傳已久的薩滿教相互影響,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一種現代信仰。

薩滿教雖然是曆史悠久的原始宗教,但有一點很特殊——他們沒有“主神”。薩滿教在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中逐漸形成了出馬仙文化;在東北民間信仰中,“胡三太爺”、“胡三太奶”和“黑媽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傳統文化中“出馬仙”主要是信奉“四大仙族”——“胡黃常蟒”(狐狸、黃鼠狼、蛇、蟒蛇)以及“黑媽媽”(傳說天地孕育萬物,而萬物有靈者可吸收天地之靈氣滋養自身者,小成可口吐人言,大成者甚至是得道成仙。)可以與仙家溝通,通過上香,唱跳等形式與神靈溝通而求的答案,則被稱之為出馬仙。(出馬:北方稱為搬杆子、頂香火頭、領兵帶隊。)

“出馬仙”通過推算生辰八字,可為前來查事求解的香客解答心中疑惑,也可通過四象五行八卦方位來布置陰宅陽宅,而香客則需要“憑心賞”香火錢(也叫茶水錢)來感謝仙家的幫助。(南方稱之為看風水,北方稱為查事。)

“遼寧本溪鐵刹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發祥地,有東北道教祖庭之稱,同時也是黑媽媽道場,有九頂鐵刹山,八寶雲光洞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