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悟空出山,騙戴緊箍(1 / 3)

卻說那劉伯欽與唐三藏都聽到了山腳下的喊叫聲“我師父來啦”,他們頓時驚驚慌慌的。

這時眾家童說道:“這叫喊的肯定是山腳下石匣中的老猿。”

劉伯欽恍然大悟道:“是他!是他!”

三藏問道:“是什麼老猿啊?”

劉伯欽道:“這座山它原來有個名字,叫做五行山,後來因為我們大唐的唐王征西後定下了國界,就改了名字成為了兩界山。我早年間,曾經聽這裏的老人們講起過,說在王莽篡漢年間,就從天上落下了這座山,這山下壓著一隻神猴,他不怕寒冬酷暑,也不吃飲食。有土地神監押著他,給他饑了吃鐵丸,渴了喝銅汁。從那個時候到現在,他也沒有凍死餓死,依舊活的好好的。這叫喊的就肯定是他了。長老不用害怕,我們一起下山去看看。”

三藏隻得依從了他,牽著馬走下了山。他們行走不到數裏遠,就看見在那個山腳下石匣的中間,果然有一隻猴子。

他露出來頭,伸著手,胡亂地揮舞著,叫道:“師父,你怎麼這時候才來?來的好!來得好!你救我出來,我保護著你上西天去。”

三藏走到近前,仔細地觀看,就看見:

他尖嘴縮腮,火眼金睛。他的頭頂上堆著苔蘚,耳朵中生著薜蘿。在他的鬢邊並沒什麼頭發卻都是青草,下巴上也沒有胡須隻有那綠莎(suo一聲)草。他的眉毛間都是土,鼻凹裏全是泥,十分的狼狽;看著他的指頭粗笨,手掌厚實,但那都是經年的塵垢堆積成的。他絲毫不覺得窘迫,還十分歡喜地眼睛亂動,不住聲的說話。他的語言便利,看起來伶俐的很,隻是身體卻不能挪動分毫。

劉伯欽是真的膽大,他走上前來,給那猴子把鬢邊、下巴上的青草都拔掉了,問道:“你有什麼話要說?”

那猴子說道:“我跟你沒話說,叫那個師父走上前來,我有話要問他一問。”

三藏問道:“你要問我什麼?”

那猴子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隻因為犯下了誑上之罪,就被佛祖壓在了這裏。之前有個觀音菩薩,他領了佛祖旨意,要上東土去尋找取經人。我就叫他救我一救,他勸我不要再行凶了,讓我皈依了佛法,盡心盡力的保護那取經人,前往西天拜佛,功成之後自然是有好處的。因此我就日夜的提心,晨昏都吊膽,隻等著師父你來救我脫身。我願意保護你去西天取經,給你來做個徒弟。”

三藏聽後,滿心歡喜,說道:“你雖然有這樣的善心,又承蒙了觀音的教誨,願意入了我佛門,隻是我手裏並沒有斧鑿,該怎麼把你給救出來呢?”

那猴子說道:“不用斧鑿,你隻要肯搭救我,我自然就能出來了。”

三藏說道:“我自然是願意救你的,你怎麼樣才能夠出來呢?”

那猴子說道:“在這山頂之上,有一張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隻要上到山頂去把那張帖兒給揭掉,我就能出來了。”

三藏就依從了他的話,回過頭來央求著劉伯欽道:“太保啊,我跟你上山去走一遭。”

劉伯欽道:“還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呢!”

那猴子高聲叫道:“當然是真的!我絕對不敢去欺騙你!”

劉伯欽隻好安排家童們,牽好了馬匹。他扶著三藏,又攀登上了這座高山,一路上攀藤附葛,終於攀爬上了這座山的最高處,果然看見了金光萬道,瑞氣千條,在那裏有一塊四四方方的大石頭,石頭上貼著一張封皮,上麵寫著的卻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字。

三藏走到石頭前跪了下去,朝著石頭上的金字,拜了幾拜,望著西方禱告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前去求經,如果弟子與那猴子真的有師徒的緣分,弟子就能揭起這金字,救出那神猴,一同去證道靈山;若是我們沒有師徒的緣分,此輩卻是個凶頑的怪物,他在哄騙弟子,那就不成吉慶,弟子就揭不起來這金字。”

禱告完,他又拜了拜。拜完後,三藏這才走上前把那六個金字給輕輕的揭了下來。

這時一陣香風吹過,劈手從三藏手裏把“壓貼兒”刮在了空中,有個聲音叫道:“我是監押大聖的神仙。今日他的劫難滿了,我們要回去見如來複命,把這封皮要交納上去,我們走了。”

驚得三藏跟劉伯欽對著天空磕頭禮拜。

然後三藏他們就直接走下了高山,又來到了石匣邊,對那猴子說道:“我已經把壓帖給揭下來了,你出來吧。”

那猴子十分歡喜,叫道:“師父,請你走遠些,我好出來,別驚嚇到你了。”

劉伯欽聽後,帶著三藏,一行人就往東邊走回去。

一直走了有五七裏地遠,他們又聽到那猴子高聲叫道:“繼續走!繼續走!”

三藏他們又行走了好遠,直到走下了山。這時隻聽到轟隆隆一聲響亮,真的是地裂天崩的末世景象。眾人看到後都十分的驚悚恐懼。

那猴子從五行山下出來後,蹦跳的跑到了三藏的馬前,赤條條的跪下,說道:“師父,我出來啦!”

他對著三藏拜了四拜,又急忙站起身,跟劉伯欽唱了個大喏道:“有勞大哥送來我的師父,又承蒙大哥替我臉上薅草。”

感謝完劉伯欽後,他就跑去收拾行李,整理白馬的鞍轡。那白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站立不穩。這是因為這猴子原來是個弼馬溫,曾在天上看養過龍馬,他的身上是有些法則在的,所以凡間的馬看見他就害怕的服服帖帖。

三藏觀看他的這些話語行為,確實是個有好心的,真的就像個佛門中人,就叫道:“徒弟啊,你姓什麼?”

猴王道:“我姓孫。”

三藏道:“那我給你起個法名,好用來呼喚你。”

猴王道:“不勞師父的盛意了,我原來就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三藏歡喜道:“這名字也正好合了我們的宗派。我看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和尚一般,我再給你起個綽號,稱為行者,好嗎?”

悟空道:“好!好!好!”

自從這以後,悟空又稱為孫行者。

劉伯欽看見孫行者一心收拾行李忙著要走,就轉身對三藏唱個喏道:“長老,你幸好在這裏收到了個好徒弟,非常好!非常好!這人是能夠陪你去西天取經的,我就先告辭回去了。”

三藏躬身施禮感謝道:“煩勞你送我這麼遠的路,感激不盡啊。你回府多多的代我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荊夫人,貧僧在你的府上多有打擾,容我取經回來時再到你的府上感謝。”

劉伯欽回禮,就此他們兩下分別。

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自己背著行李,赤條條的也沒件衣服,拐著步行走在三藏的前麵,給三藏領路。

行不多時,就過了兩界山,忽然跳出一隻猛虎,它咆哮著甩著尾巴奔跑了過來。三藏在馬上嚇得心驚膽顫。

孫行者在路旁歡喜叫道:“師父不用怕它。它是來給我送衣服的。”

他放下行李,從耳朵裏拔出一根針兒,迎著風,幌一幌,原來是碗來粗細的一條鐵棒。

他把鐵棒拿在手中,笑著說道:“這寶貝,有五百多年不曾用著它了,今天把它拿出來,掙件衣服兒穿穿。”

他拽開步,迎著猛虎,叫道:“業畜!哪裏去!”

那隻老虎就蹲下身體,趴伏在了塵埃中,一動也不敢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被打的腦漿迸出萬點桃紅,牙齒噴出幾珠玉塊。

嚇得那陳玄奘滾鞍下馬,咬著手指說道:“天哪!天哪!劉太保前天打的那隻斑斕虎,還要與它爭鬥上半天;今天孫悟空不用爭鬥,就把這老虎一棒給打得稀爛,真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啊!”

行者把老虎拖了過來,說道:“師父你稍微坐一坐,等我脫下它的衣服來,我穿上了衣服咱們再走路。”

三藏說道:“它哪裏有什麼衣服?”

行者道:“師父你不用管我,我自然有所處置。”

好猴王,把自己的毫毛拔下一根,吹了口仙氣,叫聲“變!”那根毫毛就變成了一把牛耳尖刀。他從那老虎的腹部挑開虎皮,往下一剝,就剝下來個囫圇(hu,lun都是二聲)皮來;把爪甲都剁了下去,再把虎頭也割下來,割成了一塊四四方方的虎皮。

他提起來虎皮,照著自己的身體量了一量說道:“大了些兒。這一幅虎皮可以做兩副衣服。”

拿過刀來,又把那張虎皮裁開成兩幅。收起來一幅,把另外一幅圍在了腰間,又從路邊揪了一條葛藤,緊緊地拴束住虎皮,遮住了下體。

他對三藏說道:“師父,我們先走著!先走著!等找到了人家,向他們借些針線,再縫縫也不遲。”

他把那條鐵棒,撚一撚,依舊變成了個繡花針兒的樣子,收進了耳朵裏。他重新背上行李,請師父上馬。

他們兩個繼續前行,長老就在馬上問道:“悟空,你剛才打老虎時使用的那根鐵棒,怎麼不見了?”

行者笑道:“師父,你不曉得。我這根鐵棍,本來是從東洋大海龍宮那裏得來的,它叫做‘天河鎮底神珍鐵’,又叫做‘如意金箍棒’。當年我大反天宮的時候,甚是虧得有它啊。它能夠隨著心意變化,要大就能大,要小就能小。剛才它變成了一個繡花針兒的模樣,被我收在了耳朵裏。隻要用到它時,就隨時能取出來用。”

三藏聞言,暗自歡喜。

三藏又問道:“剛才那隻老虎看見了你,怎麼就一動也不動了?讓你能隨意打它,這又是什麼說道?”

悟空道:“不瞞師父你說,不要說隻是一隻老虎,它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頗有些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能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剝這個虎皮的小事,哪裏就稀罕了?等你見到了那疑難處,再來看老孫給你展展本事!”

三藏聽完這些話,更加放開心懷沒有了憂慮,意氣風發的策馬前行。師徒兩個一邊走路,一邊說話,不知不覺太陽就要落山了。

行者說道:“師父我們走快些,天色已經晚了。看那裏樹木森森,想必是人家的莊院,我們趁早投宿去。”

三藏果然策馬快行,徑直奔向那人家。

三藏來到莊院門前下了馬,行者就撇下行李,走上前,叫道:“開門!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