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收降龍馬,配齊鞍轡(1 / 3)

卻說那行者服侍著唐僧繼續西行,一連行進了數天,正值寒冬臘月時節,朔風凜凜,冰凍淩淩;他們走的都是些懸崖峭壁崎嶇山路,這天他們來到了蛇盤山鷹愁澗。

三藏騎著白馬緩緩行進,遙遙地聽到呼啦啦的水流聲傳來,就回頭問道:“悟空,是哪裏的水在響?”

行者道:“我記得這裏叫做蛇盤山鷹愁澗,想必是鷹愁澗裏的水在響。”

沒走多久,他們就來到了澗水邊,三藏勒馬觀看。隻看見那涓涓寒水從雲間墜落,激起的水浪像噴濺的碎玉;湛湛的水波倒映紅日,煙波浩渺中鷗鷺翻飛。

這般的景致,讓師徒兩個看的心曠神怡。正在這時,從那澗水中嘩啦一聲,鑽出一條龍來,他推波翻浪,竄出澗水,直奔三藏搶來。把個行者驚得慌忙丟了行李,從馬上抱下師父,回頭就跑。那條龍沒有追趕上,就把三藏的白馬連著鞍轡一口給吞吃了,又回到澗水中潛隱了蹤跡。

行者把師父送到那高處土山上坐下,就回過頭來去牽馬挑擔,結果隻看見一擔行李,白馬卻不見了。

他把這擔行李送到師父的麵前,道:“師父,那條孽龍也不見了蹤影,隻是把白馬給驚跑了。”

三藏道:“徒弟啊,你能把馬尋回來嗎?”

行者道:“放心,放心,你在這等著,我去看看。”

他就打了個呼哨,跳在了空中。手搭涼棚,用火眼金睛,往四下裏觀看,沒有看見白馬的蹤跡。

他按落雲頭,報告道:“師父,我們的白馬應該是被那條龍給吃了,四下裏都沒有找著馬的蹤跡。”

三藏道:“徒弟呀,那家夥要有多麼大的嘴,才能把那匹大馬連著鞍轡都給吃了?想來是那白馬驚慌失措,跑進了那山坳裏。你再去仔細看看。”

行者道:“你也不知道我的本事。我的這雙眼睛,在白天常常能看到一千裏路程的吉凶。在那千裏之內,就是蜻蜓兒展翅,我也能看見,那麼大的一匹白馬,要是它還在,我怎麼可能看不見!?”

三藏道:“既然是被他給吃了,那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的,怎麼能夠走的了啊!”說著說著,就淚如雨下的哭了起來。

行者看見他哭了起來,悟空這暴躁的脾氣哪裏還忍得住,就發狠喊道:“師父你不要這麼膿包,行嗎!?你在這坐好!坐好!等老孫我去找到那家夥,叫他賠還我們的馬匹就是了!”

三藏卻趕緊把他給拉扯住,說道:“徒弟啊,你要到哪裏去找他?隻恐怕他偷偷的從暗地裏竄出來,卻不是連我都要給害了?到了那個時候,人馬兩亡,可怎生是好啊?”

行者聽到他說的這些話,更加的氣怒了,就吼聲如雷叫道:“你也太不濟事了!不濟事啊!又要求有馬騎,又不放我去給你找回來,那我們就都在這好好看著行李,哪裏也不去,直接坐到地老天荒吧!”

氣的行者在那狠狠地吆喝,難以平息心中的怒氣。

正在這時,就聽到空中有人說話,叫道:“孫大聖不要惱怒,唐禦弟別哭。我們是觀音派遣來的一路神祇,專門是來暗中保護取經人的。”

三藏聽到後,慌忙參見禮拜他們。

行者說道:“你們是哪幾個?可報上名來,我好來點個卯。”

眾神說道:“我們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我們輪流值日,聽候召喚。”

行者問道:“今天先從誰開始值日?”

眾揭諦說道:“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他們輪換著值日。我們五方揭諦,隻有金頭揭諦要晝夜陪伴在你們的左右。”

行者道:“既然如此,不當值的先退去,留下六丁神將、日值功曹和眾揭諦來守護著我師父。等著老孫去尋找到那鷹愁澗中的孽龍,叫他還我們的馬來。”

眾神都遵命。

三藏這才放下心來,端坐在石崖之上,吩咐道:“行者要小心仔細啊。”

行者說道:“你隻管放寬心吧。”

好猴王,他束一束棉布的僧袍,撩起虎皮裙子,手裏握著金箍棒,抖擻起精神,直接飛到澗壑那裏,半雲半霧的懸在水麵上,高聲叫道:“潑泥鰍,還我的馬來!還我的馬來!”

卻說那條龍自吃掉了三藏的白馬後,就趴伏在那鷹愁澗底部的中心,潛靈養性了起來。這時聽到有人在上麵叫罵索要那匹馬,他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氣,急忙縱身躍浪翻波的出來。

他跳出水麵叫道:“是哪個膽敢在這裏誇海口說要傷我?”

行者看見了他,大吒(zha四聲)一聲道:“休走!還我的馬來!”

行者掄起金箍棒,照著那條龍劈頭就打。那條龍也張牙舞爪的來抓他。他們兩個就在澗水前麵爭鬥了起來,都是十分的驍勇。

龍舒利爪,猴舉金箍。玉龍胡須飄飄,像垂落的白玉線;猴王雙眼幌動,像赤金色的燈焰。玉龍須下的明珠噴彩霧,猴王手中的鐵棒舞狂風。

他們兩個來來往往,盤旋戰鬥多時,那條龍體力不支,打不過猴王,就一轉身又竄入了澗水中。他深深的潛藏在鷹愁澗的底部,再也不出頭了。猴王在澗水外麵不斷地叫罵,他也隻是裝聾作啞沒有任何動靜。

行者沒奈何,隻得回去對三藏說道:“師父,這個龍怪他被老孫罵出來後,跟我打鬥了許久,結果他鬥不過我就逃跑了。現在他躲在水裏,死活不出來了。”

三藏道:“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吃了我的馬呢?”

行者道:“你看你說的話!如果不是他吃的,他能專門出來撿罵,還跟老孫作對打鬥了一場?”

三藏道:“你前天打老虎的時候,可是說過你有降龍伏虎的手段,那今天你怎麼就不能降服他了?”

原來這猴王吃不得人激將他,被三藏搶白了這麼一句,他就發起神威道:“不要說了!不要說了!等著我去跟他再見個高下!”

這猴王拽開步,跳到了澗水邊,使出那翻江倒海的神通,把整個鷹愁澗本來透底清澈的水,給攪拌的像那最渾濁的九曲黃河的水似得。

那孽龍藏在深澗中,坐臥不安,心中思量道:“這真的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啊。我才逃脫了那天條的死難,這還不到一年。我如今隻是在這裏隨緣度日,怎麼就撞到了這麼個潑魔,他還要來不依不饒的害我!”

他越想越氣惱,受不得這憋屈,就咬著牙,跳出水來,罵道:“你是哪裏來的潑魔,如此的欺負我!”

行者道:“你管我是哪裏不哪裏的,你隻要還了我的馬,我就饒了你的性命。”

那龍道:“你的馬已經被我給吞下肚子了,怎麼可能吐得出來!就不還給你,你要怎麼樣!”

行者道:“不還馬那就看棍!隻要把你給打殺了,給我的馬來償命就行!”

他們兩個又在那山崖下激烈的爭鬥了起來。爭鬥不了幾個回合,那小龍委實難以抵擋住猴王,就把身子一晃,變成了一條水蛇兒,鑽進草窩中去了。

猴王拿著棍,追趕上來,撥草尋蛇,找不到一點蹤跡。

急的他三屍神乍,七竅煙生,念了一聲“唵”字咒語,就把本地的土地、山神給喚了出來。

他們一起跪下道:“山神、土地見過大聖。”

行者道:“你們都把踝骨給我伸過來,各給你們打上五棍的見麵禮,來給老孫我散散心!”

二神磕頭哀告道:“希望大聖你行個方便,容小神來訴告。”

行者道:“你說什麼?”

二神說道:“大聖你一向長久的困在五行山,小神們並不知道你老是什麼時候出來的,所以就沒有接待你,萬望你寬恕我們的罪過。”

行者道:“既然如此,我就先不打你們了。我問你們:鷹愁澗裏的那條怪龍,他是從哪裏來的?他怎麼來搶了我師父的白馬給吃了?”

二神說道:“大聖你一向都沒有師父,本來是一個不服天不服地的混元上真,怎麼會有個什麼師父的馬來?”

行者道:“你們是不知道。我為了那個誑上的勾當,整整受了這五百年的苦難。如今承蒙觀音勸善,讓唐王駕下的真僧把我救了出來,叫我給他做個徒弟,一起去西天拜佛求經。因此路過了這裏,損失了我師父的白馬。”

二神道:“原來是這樣啊。這澗水中自來就沒有什麼妖邪,隻是這澗壑又陡又深又寬闊,那水光又是透底的澄清,鴉雀都不敢飛過;因為那水光清澈到能照出它們的身影,它們就把那水麵上的鳥影認成是同群之鳥,往往投身飛入了水中,所以稱作‘鷹愁澗’。隻是前年的時候,觀音因為去尋訪取經人,在路上救了一條玉龍,就把他送到了這裏,叫他在這裏等候那取經人,不許為非作歹。他隻是在餓了的時候,上岸來撲一些鳥雀吃,或者捉一些獐鹿去食用。不知道他今天怎麼這麼無知,衝撞到了大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