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到五莊觀,偷人參果(1 / 3)

卻說唐僧三人循著聲音穿過樹林走入到深處,就看見那呆子被繩索繃在樹上,一聲聲的大聲叫喊,十分的痛苦難忍。

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這大早上的也不起來去謝親,又不到師父處去報喜,卻還在這裏賣藝玩耍呢!咄!你丈母娘呢?你老婆呢?好一個繃扒吊拷的女婿呀!”

那呆子看見行者過來搶白羞辱自己,就咬緊牙關,忍著疼痛,不敢再叫喊了。沙僧看見八戒這個樣子,老大的不忍心,就放下行李,走上前解開繩索救下了八戒。

呆子下來後,對著他們一味的磕頭行禮,其實自己實在是羞恥難當。八戒又撮土焚香,朝著空中磕頭禮拜。

行者問道:“你可認出來那些菩薩了嗎?”

八戒道:“我已經是被繃的暈倒昏迷,眼花繚亂了,哪裏能認出是誰?”

行者就把那簡帖兒遞給了八戒。八戒看見這些頌子,更加的慚愧了。

沙僧笑道:“二哥原來還有這般的好處呢,感得四位菩薩來跟你做親!”

八戒道:“兄弟你以後再也不要提起了,真是羞愧的不敢當呀!從今往後,我再也不敢妄為了。——就是累折了骨頭,我也要摩肩壓擔的,跟隨師父往西方去。”

三藏道:“就是應該這樣才對。”

行者於是就領著師父走上了向西的大路。他們一路上餐風宿水的,行走了多時,忽然看見前麵有高山擋住了道路。

三藏勒馬停鞭道:“徒弟們,前麵有一座山,必須小心仔細,恐怕有妖魔作怪,侵害我們。”

行者道:“馬前有我們三個在呢,怕什麼妖魔?”

因此,唐僧就放心大膽的繼續前進。隻看見那座山,真是好山:

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部連接著昆侖山脈,山峰摩頂在霄漢之中。白鶴飛來飛去,棲息在檜樹鬆柏之上,玄猿在藤蘿中攀爬懸吊。晴天的日光映照著山林,千萬條紅霧縈繞著層層疊疊的山林;背陰的山穀中吹起清風,飄飄蕩蕩的飛著萬道的彩雲。青翠的竹林中響起紛紛的鳥叫聲,反而襯得林中更加的幽靜,錦麗的野雞在野花叢間爭鬥打鬧。隻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凜凜的放著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的生出瑞氣。山崖前青草秀麗,山嶺上梅花飄香。荊棘叢密森森的,靈芝蘭花又清淡淡的。密林深處鷹鳳聚集著成千的飛禽,古洞深崖中麒麟統轄著萬獸。那山澗的水流仿佛脈脈含情,曲曲彎彎的多次圍繞環顧著那山峰;峰巒不斷,重重迭迭的周回環繞。又看見那綠色的槐樹,斑斕的竹子,長青的鬆樹,它們依依千年來比鬥著誰更枝繁葉茂;白的李樹花,粉紅的桃花,青翠的柳樹,灼灼的三春各爭豔麗。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叢中跳出,青鸞對著太陽鳴叫。真乃是仙山福地呀!

三藏在馬上歡喜道:“徒弟們,我這一路的走來,經曆了許多的山水,都是些嵯峨險峻的地方,更不像這山的美好景致,真的是十分的幽靜又有趣。若是這裏距離雷音寺不遠的話,我們就要好好的整理好自身,莊重的去拜見世尊了。”

行者笑道:“早著呢!早著呢!正好不得到呢!”

沙僧問道:“師兄,我們到雷音寺要走多遠呢?”

行者道:“十萬八千裏,十停中還沒有走了一停呢。”

八戒道:“哥啊,要走幾年才能到達?”

行者道:“這些路程,若是讓二位賢弟走,便是十來日也就可以到達了;若是讓我走,一天也好走上五十個來回,就這還能看見日色,到不了天黑呢;若是讓師父走,別想!別想!”

唐僧道:“悟空,你說說我什麼時候方才能到?”

行者道:“你自小的時候走到年老,老了後再回到小的時候,老小往複上千回也還是難以到達;但是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沙僧道:“師兄,這裏雖然不是雷音寺,觀看這些景致,必然是有個好人在這裏居住。”

行者道:“此言確實合理。這裏絕對沒有邪祟,一定是個聖僧或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我們可以邊遊玩邊慢行。”

卻說這座山名字叫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道觀,名字叫做五莊觀。道觀裏有一尊仙聖,道號是鎮元子,綽號是與世同君。那五莊觀裏出了一樣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產成的一棵靈根。整個天下的四大部洲,隻有西牛賀洲的五莊觀裏能結出這“草還丹”,這果子又叫作“人參果”。

這顆靈樹三千年一開花,又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能夠成熟,差不多要一萬年方才能吃得。像這一回的,那靈樹用了將近一萬年,也隻結了三十個果子。那些果子的模樣,就跟不滿三日的嬰兒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全都具備。凡人若是有緣,得以把那果子聞上一聞,就能活上三百六十歲;若是把那果子吃了一個,就能活到四萬七千歲。

這日,鎮元大仙收到了元始天尊的簡帖,邀請他到上清天的彌羅宮中去聽講“混元道果”。從鎮元大仙門下出去的散仙,不計其數,現如今五莊觀中還有四十八個徒弟,他們都是得道的全真。

鎮元大仙當天帶領著四十六個徒弟去上界聽講,把兩個最小的徒弟留下來看家。他們一個叫做清風,一個叫做明月。那清風隻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有一千二百歲。

鎮元子吩咐二童子道:“不可違背了大天尊的簡帖,我們要去彌羅宮聽講,你們兩個留在觀中要仔細看家。不日就會有我的一位故人從這裏經過,你們切莫怠慢了他。可以將我的人參果打下來兩個給他吃,權且表表舊日的情誼。”

二童子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師父你說給我們聽,我們好去接待他。”

鎮元大仙道:“他是東土大唐駕下的聖僧,道號三藏,現今是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二童子笑道:“孔子雲:‘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是太乙玄門,怎麼去跟那和尚做了什麼相識!”

鎮元大仙道:“你們哪裏知道。那和尚乃是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的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跟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經親手給我傳茶,那佛子敬我,因此是我的故人。”

二仙童聞言,謹遵師命。

那大仙臨行之時,又叮嚀囑咐道:“我那果子是有數的,隻許給他兩個,不能多費。”

清風道:“那次開園時,眾人一起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果子留在樹上,我們是不敢多費的。”

鎮元大仙又叮囑道:“唐三藏雖然是我的故人,但是需要防備他的手下之人吵鬧生事,不可驚動了他們,讓他們得知了。”

二童子領命後,那大仙就帶著眾徒弟飛升起來,直接朝天界而去。

卻說唐僧四人在山中遊玩,忽然看見那裏鬆林竹林鬱鬱蔥蔥,其中有數層的樓閣。

唐僧道:“悟空,你看那裏是什麼地方?”

行者觀看後說道:“那裏的所在,不是道觀,就是寺院。我們走過去,到了跟前方才能看出到底是什麼地方。”

不一時,他們就來到了那群建築的門口。駐足觀看,就看見:

那鬆林山坡、竹林山道清靜幽深。浮雲中有白鶴來往飛過,樹林中猿猴上跳下竄的采摘野果。那門口旁邊的水池寬闊,水麵上倒映著修長的樹影,苔蘚覆蓋在曆經歲月的山石上,破裂的石頭就像開放的綠色花朵。宮殿森羅紫極高,樓台縹緲丹霞墮。真的是福地靈區,蓬萊仙山雲洞。清虛人事少,寂靜道心生。青鳥每每傳來王母的簡帖,紫鸞常常寄來老君的經文。看不完那巍巍的道德之風,果然是漠漠的神仙府邸。

三藏下了白馬,又看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這通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唐僧說道:“徒弟們,這真是一座道觀。”

沙僧道:“師父,這裏的景致鮮明非凡,道觀裏必然是有好人居住。我們進去看看,若是將來功行圓滿回到東土後,回想起來這裏也算是一個景點了。”

行者道:“說得好。”

他們於是就一起進到了門裏。又看見那二門上有一副對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行者笑道:“這裏的道士說大話嚇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時候,在那太上老君的門首上,也不曾看見過寫有這樣的大話。”

八戒道:“先別管他,進去!進去!或者是這裏的道士有些德行,也未可知呀。”

他們進到了二門裏,就看見從裏麵急急忙忙的,走出兩個道童兒來。看他們是怎樣的打扮:

骨骼清奇精神颯爽容顏秀麗,頭上梳著丫髻還垂著蓬鬆的短發。

道服穿著自然,長袖飄飄。腰間的絲絛打著龍頭結,芒鞋上輕輕的纏著蠶絲絨。

兩個人風采異常不流於凡俗,正是那清風與明月兩個仙童。

兩童子看見唐僧,躬身行禮迎接道:“老師父,失迎了,請裏麵坐。”

唐僧心中歡喜,於是就跟著兩童子上了正殿觀看。原來是向南的五間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的格子,那仙童推開格子,請唐僧進入大殿,就看見在那牆壁中間掛著五彩裝成的“天地”兩個大字,前麵擺設了一張朱紅色雕漆的放香爐的小桌子,桌子上有黃金做的一套香爐和瓶子,香爐旁邊配著香盒,方便整理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