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黃眉假設小雷音,四人都遭大厄難(1 / 3)

話說唐三藏一心一念虔誠,且不說三藏暗中有天神保護,像是這些草木之靈, 尚且來接引相送,雅會了一宵,他脫出了荊棘針刺,再沒有蘿蓏(luǒ)攀附糾纏。三藏四人西進,行夠了多時,又值殘冬,正是那三春(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為孟春,二月稱為仲春,三月稱為季春)之日:

物華交泰,鬥柄回寅(意思是北鬥星的鬥柄指向了寅方,即在時間上到達了農曆正月,一元複始,萬象更新,大地回春,代表一年的開始)。

草芽遍地綠, 柳眼滿提青。一嶺桃花紅錦涴(wǎn),半溪煙水碧羅明。

幾多風雨,無限心情。日曬花心豔,燕街苔蕊輕。

山色王維(唐代著名詩人,擅長詩畫)畫濃淡,鳥聲季子(戰國縱橫家蘇秦,以舌辯聞名)舌縱橫。

芳菲鋪繡無人賞,蝶舞蜂歌卻有情。

師徒們也自在的尋芳踏翠,隨著馬步緩緩行走。正行走之時,忽然看見了一座高山,遠望著這座高山與天空相接。

三藏揚鞭指著說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就像是連接著青天,透衝碧漢(天空,青天)。”

行者說道:“古詩不是說了:‘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隻說是極高的山,也不能與天比較,哪裏有接天的道理!”

八戒說道:“若不是接天,怎麼就把昆侖山稱號為‘天柱’呢?”

行者說道:“你不知道。自古就是‘天不滿西北’。昆侖山在西北乾位上,所以它有頂天塞空之意,於是就命名為‘天柱’。”

沙僧笑道:“大哥把這好話兒不要跟他說,他聽了去,又會用這些話去降服別人。我們且走路,等上了那山,就知道高下了。”

那呆子就追趕著沙僧廝耍廝鬥,老師父馬快如飛。須臾,他們就到了那山崖旁邊。一步步往上行來,隻看見那山:

林中風颯颯,澗底水潺潺。鴉雀飛不過, 神仙也道難。

千崖萬壑,億曲百灣。塵埃滾滾無人到,怪石森森不厭看。

有處有雲如水珮,是方是樹鳥聲繁。鹿銜芝去,猿摘桃還。

狐貉往來崖上跳,麖(馬鹿)獐出入嶺頭頑。忽聞虎嘯驚人膽,班豹蒼狼把路攔。

唐三藏一看見這些就心驚膽戰。孫行者神通廣大,你看他握著一條金箍棒,哮吼一聲,嚇過了那些狼蟲虎豹,剖開山路,引領師父直接上了高山。

行走過嶺頭,下到西邊平坦的地方, 忽然看見那裏祥光藹藹,彩霧紛紛,有一所樓台殿閣,隱隱的鍾磬聲悠揚。

三藏說道:“徒弟們,你們看看那裏是個什麼去處?”

行者抬頭,用手搭涼篷,仔細觀看,那邊是個好所在!真個是:

珍樓寶座,上刹(chà,梵語“刹多羅”的簡稱,寺廟佛塔)名方。

穀虛繁地籟(孔穴裏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響),境寂散天香。

青鬆帶雨遮高閣,翠竹留雲護講堂。 霞光縹緲(高遠隱約)龍宮顯, 彩色飄搖沙界長。

朱欄玉戶, 畫棟雕梁。

談經香滿座,語籙(簿籍)月當窗。鳥啼丹樹內, 鶴飲石泉旁。

四圍花發琪園秀,三麵門開舍衛(城名,傳說釋迦牟尼曾在此居住)光。

樓台突兀門迎嶂,鍾磬虛徐聲韻長。窗開風細, 簾卷煙茫。

有僧情散淡,無俗意和昌。紅塵不到真仙境,靜土招提好道場。

行者看完後回複道:“師父,那去處是倒也是一座寺院,卻不知道在那禪光瑞藹之中,為什麼又有些凶氣。觀看這裏的景象, 也像似雷音寺,但是又路道上有差錯。我們到了那裏, 決不可擅自進入裏麵,恐怕會遭了毒手。”

唐僧說道:“既然有雷音寺的景象,難道不就是靈山?你不要誤了我的誠心,耽擱了我的來意。”

行者說道:“不是,不是!去靈山的路我也走過幾遍,哪是這路途!”

八戒說道:“縱然不是靈山,也必然有個好人居住。”

沙僧說道:“不必多疑了,這條路難免從那門口過,是不是看一看就可以知道了。”

行者說道:“悟淨說得有道理。”

那長老策馬加鞭到了山門前,看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他趕緊滾下馬來,倒在地上,口裏罵道:“潑猢猻!害死我了!已經發現是雷音寺,還在那哄騙我哩!”

行者賠笑道:“師父別惱,你再看看。山門上乃是四個字,你怎麼隻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

長老戰戰兢兢的爬起來再看,真的是四個字,乃是“小雷音寺” 。

三藏說道:“就算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經上說三千諸佛,想來是不在一個地方,像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台。這裏不知道是哪一位佛祖的道場。古人雲:‘有佛有經,無方無寶。’我們可以進去。”

行者說道:“不可以進去,此處少吉多凶,若是有禍患,你不要怪我。”

三藏說道:“就是沒有佛,也必然有個佛像。我弟子許下心願,要遇佛拜佛,怎麼會怪你。”

三藏立即命八戒取來袈裟,換了僧帽,收拾打扮了衣冠,然後舉步前進。

這時聽到那山門裏有人叫道:“唐僧,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怎麼還這等的怠慢?”

三藏聞言立即就下拜,八戒也磕頭,沙僧也跪倒,隻有大聖在後麵牽馬收拾行李。

方一進入二層門內,就看見了如來大殿。殿門外的寶台下麵,排列著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四金剛、八菩薩、比丘尼、優婆塞,無數的聖僧、道者,真的也是香花豔麗,瑞氣繽紛。慌得那長老與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了靈台之間。行者卻公然不拜。

又聽到蓮台座上的那一位厲聲高叫道:“那孫悟空,見到如來怎麼不拜?”

並不知道行者又仔細觀看了,看出來他是假的,於是就丟開了馬匹行囊,行者抽出金箍棒在手,喝道:“你們這夥孽畜,十分膽大!怎麼敢假借佛名,敗壞如來的清德!不要走!”

行者雙手掄棒,上前就打。隻聽到那半空中叮當一聲,撇下來一副金鐃(náo,打擊樂器,像鈸),把行者連頭帶足的,給合在了金鐃裏麵。慌得個豬八戒、沙和尚連忙使起釘鈀寶杖,但是卻被那些阿羅揭諦、聖僧道者一擁上前給圍繞住了。他們兩個措手不及,全被捉拿了,也將三藏給捉住, 他們三個一起都被繩纏索綁,緊縛牢拴了。

原來那蓮花座上裝成佛祖的乃是一個妖王,眾阿羅等都是些小妖怪。捉住三藏他們後,他這才收了佛祖體像,依然現出自己的妖身,將三人抬入後邊收藏起來,把行者合在金鐃之中永不開放,隻把這金鐃擱在了寶台之上,限三晝夜把行者化為膿血。化完後,才要用鐵籠蒸他們三個來享用。這正是:

碧眼猢兒識假真,禪機見像拜金身。黃婆(沙僧)盲目同參禮,木母(豬八戒)癡心共話論。

邪怪生強欺本性,魔頭懷惡詐天人。誠為道小魔頭大,錯入旁門枉費身。

那時群妖將唐僧三人收藏在後邊,也把馬拴在了後邊,把唐僧的袈裟僧帽安在了行李擔內,也收藏了起來,一邊嚴緊防守好。

卻說行者被合在金鐃裏,裏麵黑洞洞的,躁得他滿身流汗,左拱右撞,都不能夠出來,急得他使鐵棒亂打,也不能動得了那金鐃分毫。 他心裏沒了算計,將身子往外一掙,卻要掙破那金鐃,於是撚著一個訣,自己就長了有千百丈高,那金鐃也隨著他的身體長大,全然沒有一絲間隙光明。他卻又撚訣把身子往下一變小,小的就如芥菜子兒, 那金鐃也就隨著身子變小了,更是沒有一絲絲的孔竅。他又把鐵棒,吹一口仙氣,叫了聲“變!”立即變成了一樣幡竿,撐住那金鐃。他卻把腦後的毫毛選出長的拔下兩根,叫聲“變!”立即變成了梅花頭的五瓣鑽兒,挨著金箍棒下麵,鑽了有千百下, 隻鑽得蒼蒼響,並不能鑽動那金鐃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