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簡介(1 / 3)

平陽縣位於浙江南部沿海。平陽老縣有1700多年曆史,西晉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建縣,名始陽縣,後稱羅陽縣或橫陽縣。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轄地,改名為“平陽縣”。

1949年以前,平陽縣為浙江省第二大縣,人口占溫州地區三分之一,麵積達5700平方千米。1981年6月18日,原平陽縣分為現今的蒼南縣和平陽縣。

平陽縣地處浙南沿海,隸屬溫州市。平陽是一個有1700多年曆史的老縣,也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開發縣之一,素以物華天寶,文風鼎盛而著稱。

平陽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三個省市級旅遊區。

現在平陽旅遊又一亮點是“紅色旅遊”。平陽縣是老革命根據地,山門、鳳臥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存革命遺跡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地史跡、**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聖跡景觀群。今年2月6日,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今後2-3年,平陽縣計劃投入紅色旅遊資金1.1億元,打造一批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精品項目。首遊日推出的首遊線路共有兩條:山門至鳳臥的線路;山門至南雁蕩山東西洞景區的線路。當前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保持**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平陽這塊革命聖地將迎來越來越多的八方來客。

行政區劃

平陽縣轄17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昆陽鎮、鼇江鎮、水頭鎮、蕭江鎮、騰蛟鎮、鶴溪鎮、宋橋鎮、宋埠鎮、錢倉鎮、麻步鎮、鳳臥鎮、順溪鎮、山門鎮、南雁鎮、榆垟鎮、鄭樓鎮、南麂鎮;鬧村鄉、曉坑鄉、桃源鄉、南湖鄉、龍尾鄉、吳垟鄉、懷溪鄉、梅溪鄉、梅源鄉、鳳巢鄉、維新鄉、朝陽鄉、西灣鄉、青街佘族鄉,26個社區、12個居民區、586個行政村。

旅遊景點:南麂列島

南麂列島位於平陽縣鼇江口外30海裏的東海海麵上,距市區50海裏,坐標東經121”08”,北緯27。30。之間,由大小23個島嶼組成。陸地總麵積為12平方公裏。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有貝類403種,藻類174種,魚類397種,譽之為“貝藻王國”。1990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

南麂為南麂列島的主島,外形似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麵積7平方公裏,海岸線曲折,計長24.8公裏,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和國姓懊、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年平均氣溫16.5℃,海水終年清澈湛藍,岩石受海浪長期侵蝕衝擊,形成海蝕崖、柱、穴、平台等景觀,有大沙澳、國勝澳、三盤尾等景區,人稱“碧海仙山”。分為:一級保護區(即核心區),實行封閉保護;二級保護區,實行有效控製保護開發;三級保護區,在指導下進行開發。經過保護和管理,海洋生態恢複相當快,資源豐度大,分布均勻,種群增加,整修呈原始狀態,人工野化的效果很是顯著,她不僅在海洋生態方麵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是海洋生物“南種北移,北種南移”的資源庫。

區域還是旅遊、避暑、度假、療養和嚐海鮮、玩海水的勝地。有寬800米、長600米的貝殼沙海灘,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達5米以上;有鄭成功操練過水師國姓嶴;有宋美齡憩息過的棲風居;有水仙花島和海鷗島;有景點集中多達100餘處的三磐尾旅遊點;有位於海八珍之首的鮑魚;有名貴的石斑魚等等。魚類368種、暇蟹類180種及其它數百種陸域動物,金沙碧海、奇礁怪

石、異峰雅洞,天然草坪,引人入勝,留連忘返,美不勝收,不愧為“碧海仙山”。南麂為南麂列島的主島,外形似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麵積7平方公裏,海岸線曲折,計長24.8公裏,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和國姓懊、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年平均氣溫16.5℃,海水終年清澈湛藍,岩石受海浪長期侵蝕衝擊,形成海蝕崖、柱、穴、平台等景觀,有大沙澳、國勝澳、三盤尾等景區,人稱“碧海仙山”。

南雁蕩山

南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五大景區,因山頂有蕩,秋雁棲之而得名,境內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岩洞密布,怒瀑飛奔,“儒、釋、道”三教薈萃,文物勝跡眾多,民俗風情獨特。南雁自然景觀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為主要特色,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銀瀑、石塹等自然風光六勝而聞名遐邇。趙樸初讚美南雁詩曰: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與北雁蕩山、中雁蕩合稱雁蕩山風景名勝區,屬山嶽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

景區山嶽由浙閩邊界的洞宮山山脈延伸而來,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蟠回,北部以明王峰為主峰,海拔1077米。九溪彙流,中貫溪灘,山水相映。分東西洞、順溪、東嶼、疇溪和石城5個景區,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勝。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9C。

南雁開發始於唐代中期:盛於五代、兩宋。唐宗室李皋任溫州長史時,曾作《遊南雁蕩山》詩。《方勝覽》載:五代時高僧願齊“聞平陽明王峰頂有雁蕩,天晴則鍾梵相聞”,遂“杖錫尋訪,結茅其間”。吳越王錢氏“因建普照道場,盡以平陽一鄉之賦贍之。”北宋時建會文閣,後稱會文書院,南宋理學家朱熹曾來此講學,一時人文薈萃。據史料記載,人文景觀僅就古建築而言,就有13古刹、18庵、12院、3亭8堂、2洞2樓、1廟1壇。儒、釋、逍三教遺址四布,曆代摩崖石刻碑記林立。而聞名的順溪古居,佘鄉的獨特民俗,則更富地方特色。

人雲“北雁好峰,南雁好洞”,所謂好洞,僅以東西洞景區而言。其實從全景區總體分析,南雁溪流縱橫,灘潭四布是構成山明水秀的根本原因。故就自然景觀而言,溪灘、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岩可稱為“南雁六勝”,就人文景觀而言,這裏的儒教、佛教、道教彙集在東西洞一個景區裏,可你“三教薈萃”。因此,“三教九溪”是南雁蕩山風景名勝特色的主要概括。

“浙江延安”山門-風臥

平陽縣是老革命根據地,山門、鳳臥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存革命遺跡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地史跡、**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聖跡景觀群。今年2月6日,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鄉鎮介紹

昆陽鎮

基本概況

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部,距溫州市區50公裏,鼇江港8公裏。古稱羅陽、衡陽。為平陽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甬台溫高速、104國道及建設中的溫福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西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以來一直為縣治所在地,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

昆陽自古市井繁榮、商貿發達、人文薈萃,南朝謝靈運、宋朝陸遊、林景熙等著名詩人曾在這裏留下讚美昆陽的詩篇;數學泰鬥蘇步青,百歲棋王謝俠遜,新聞巨子馬星野等一批名人從這裏走出,享譽海內外。

東甌古邑

昆陽鎮自西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以來一直為平陽縣治所在地。1700多年的曆史傳統和文化底蘊,使昆陽蕩滌著令人蕩氣回腸的古風幽韻。通福門古老肅穆,半山庵鍾鼓悠揚,東嶽觀香火久傳,文昌閣古雅精致,“師儒侍養”牌坊凝聚古人氣節,紅十三軍烈士墓銘刻革命遺誌。傳統氣氛深入昆陽人的骨髓,造就了今天風俗醇厚、文氣如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