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簡介(2 / 3)

水鄉桃源

“橫陽一水接東甌,九凰山色滿城頭”。昆陽的山水獨具田園風味,山嶺、塘河、碧波、翠竹、水田、雲影,構成了一副悠然恬靜的江南田園圖案。城市公園融入山水人居,綠色生態營造詩意生活,龍山文化公園、後嶴水庫公園、城北水上公園和九凰-東門兩山公園以及遍布城區的小區公園、街心綠地,共同構成山、水多層次、立體型的閑適空間。

千強之鎮

改革春風吹大地,九凰山下古邑新。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這座千年古城正煥發出勃勃生機。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1.23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42.53億元,外貿出口供貨值3.45億元,財政總收入3.48億元。位列全國千強鎮、浙江省百個最發達鄉鎮和溫州市三十強鎮,成為“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先後榮獲全國先進計生協會、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人口普查和經濟普查先進單位,是浙江省第二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浙江省教育強鎮、衛生縣城、“東海明珠”城鎮、體育先進鄉鎮,是溫州市首批奔小康鄉鎮、市首批教育強鎮、市三星級文明鎮、市全優鄉鎮、市雙擁模範鎮。先後榮獲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國防教育先進單位,通過了省級“初保”達標驗收、“兩基”評估驗收和省級檔案工作二級達標驗收;、市計生先進單位、市農村路教先進單位、市先進黨委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農業發展形成了馬蹄筍、肉蛋鴿、早香茶等特色農業基地和“奇林”馬蹄筍、“邦清”肉兔、“仕福”梅花鹿等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農產品。工業發展形成了機械、服飾、塑編、皮革、商務禮品、電子通訊等六大支柱產業和遠東皮革、莊吉服飾、金獅啤酒、喬治白襯衫、顯峰汽配、高翔電子、鳴峰禮品和廣天塑編等一大批重點骨幹企業,湧現了莊吉西服、金獅雙鹿啤酒、喬治白襯衫等一批“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免檢產品”。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浙南最大的電子通訊市場和羊毛綜合市場,建成了聯東“商務禮品一條街”和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禮品展示中心。城市化建設全麵推進,通過深入實施“南接”、“北拓”、“東擴”戰略和舊城改造,全麵拉開了縣城大框架,全麵改變了縣城麵貌。

曆史悠久、風光秀麗、人文景光不勝枚舉的昆陽鎮,正在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這座千年古城一洗舊日容顏,呈現出勃勃生機。

鼇江鎮

浙江省平陽縣鼇江鎮位於浙江東南沿海,地處長江三角洲和閩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圈的聯結點。鼇江是平陽縣的經濟中心、甌南閩東北地區主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出海口。鼇江港是台輪停泊點和浙江省五大聯運港口之一。鎮域內設有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和海關、商檢、口岸、邊防等涉外機構。

地理位置:鼇江鎮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南部,全鎮總麵積102平方公裏,東與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相望;南與龍港鎮隔江為鄰;西與國家級風景區南雁蕩山接壤;北與縣城昆陽鎮相連。

行政關係:鼇江鎮隸屬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是平陽縣經濟、交通中心。1997年4月被列為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後,建立了“四辦六局”,部分行使副縣級管理職權,成為溫州市計劃單列鎮。

人口環境:全鎮現轄11個辦事處,100個行政村,16個居民區,總人口15萬,主要民族為漢族,其中有佘、回、滿、苗等民族共1262人。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及規劃中的溫福鐵路經過鎮域北麵。

資源情況:

1、工業資源:鼇江鎮內設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現有工業企業近2000家。主要行業有塑料編織、水產加工、新型建材、印刷、服裝、化工、機械製造、電子、紡織、製鞋等,主要產品有圓筒機、減速機、金融機具、洗衣機配件、速凍水產品、一次性植物纖維餐具生產線、彩印監控係統、皮鞋、商標、垃圾無害化處理機械壓縮設備、水解蛋白等。

2、農業資源:鼇江鎮內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橄欖、楊梅、葡萄;主要畜牧業品種為群雞、群鴨、山羊;著名土特產品有大坪特早茶、馬蹄筍、並都已形成規模效益。

3、海洋資源:鼇江鎮沿海灘塗近萬畝,可造成農田或大麵積養殖,現漁業養殖品種為蝤蠓、對蝦等,海上作業年捕撈水產品產量5000多噸,主要水產品有馬鮫魚、帶魚、鰻魚、梭子蟹、鯧魚、鰳魚、墨魚和小黃魚等。

4、交通優勢:鼇江鎮海陸交通十分便捷。距溫州機場50公裏,104國道橫貫鎮區,鼇江港水深底軟,可通航3000-10000噸貨輪,水上運輸直達全國各大港口,碼頭年吞吐量為100萬噸。

5、市場資源:鼇江鎮曆來為浙南閩東北的主要物資集散地,鎮內主要市場有浙南水產城、商業城、服裝城、建築裝潢市場、鋼材市場、水果市場、木材市場、副食品市場等20多個商場,年成交額逾50億元。

6、旅遊資源:鼇江係國家級風景區南雁蕩山門戶,境內風景名勝有荊山寺、玉佛寺、荊屏峰、蔡家山古山寨、墨城龍潭等32處;出鼇江口便是享有“碧海仙山”,“貝藻王國”美稱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

7、經濟發展:采取“依托港口、工貿並舉、夯實基礎、再創優勢、提升產業、優化結構、綜合開發”的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鼇江人民發揚“敢冒風險、敢爭一流、自加壓力、自強不息”的鼇江精神,率先進行市場取向改革,積極推進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曆史性飛躍,綜合實力日益增強。1999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7.2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2.52億元,財政收入1.28億元,居民人均收入8700元。綜合實力位居浙江省百強鎮前列,被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列為“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試點鎮、成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先後獲得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和浙江省先進基層

黨組織、首批現代示範鎮、首批教育強鎮,綜合治理先進鎮、綠色小城鎮等榮譽稱號。

鼇江鎮黨委、政府以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為契機,以科技進步為先導,全麵加快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步伐,努力把鼇江建設成為溫州南翼的經濟中心和開放型的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目前,已形成機械、水產加工、新型建材、鞋業、服飾、印刷等六大支柱產業,組建了廣銀、柳成、三聯、雨田、長安、安達等6家企業集團,1999年工業總產值達31.2億元;浙南水產城、服裝城、建材裝潢市場等十大區域性市場年商品成交額逾50億元。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近幾年共籌措建設資金28.68億元,開發新區6.7平方公裏,建成區麵積從2.8平方公裏拓展到9.5平方公裏;改造舊城28萬平方米,新建聯立式、公寓式、躍層式成套商品房50多萬平方米;建設完善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逐步構築了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的雛型。

鼇江的教育產業獨具特色,形成了大社會辦大教育的新局麵。近幾年共投入學校建設資金3.53億元,新建、遷建、擴建學校23所,創建省、市示範性學校9所,在全市率先組建了2家教育集團。現在,鼇江教育呈現出幼教、普教、成職教同步發展,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協調互補的良好態勢,成為溫州市社會力量辦學的一個窗口,教育產業已成為鼇江鎮的一大品牌。

鼇江鎮黨委、政府始終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大力實施文明建設戰略,精神文明建設跨上了新台階。

1996年成為全市文明示範鎮,1997年成為全省文明示範鎮,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鎮。鼇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與日俱增,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