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江,是投資者的寶地,創業者的樂園,現代人的理想居處。
目前,正在開發的幾個工業園區、高科技產業園區和現代示範園區,投資回報率高,發展前景廣闊。
平陽名人
百歲棋王——謝俠遜(1887--1987)
生於平陽騰蛟,6歲從父學棋,13歲嶄露頭角,30歲在上海舉行的象棋大賽上奪冠,被譽為“棋王”。謝俠遜熱愛祖國,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他隻身下南洋,通過弈棋的形式在僑胞中宣傳抗日救國,為傷員和難民募捐。新中國成立後,他致力於培養棋壇新人,倡導群眾性象棋運動。謝俠遜一生著作甚豐,至96歲高齡時還編著了《象棋指要》一書,為中國象棋的普及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87年12月22日,象棋國手謝俠遜逝世。
謝俠遜是中國象棋界的元老,被譽為“棋王”。數十年來,他悉心鑽研棋藝,培養新生,為中國象棋事業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撰寫的《象棋譜大全》一書,在海內外很有影響。
謝俠遜因病於1987年12月2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謝俠遜生前曾任中國象棋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棋類協會副主任和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謝俠遜在遺囑中表示:“將我所有的棋書和資料送給上海棋社。”
謝俠遜與周恩來總理的一局棋一九三九年秋的一天,下午二時許,我在重慶的東方文化協會內,忽傳周恩來同誌特來協會訪我,我驚喜不知所措,急忙前去迎接。隻見周恩來同誌神采奕奕,步伐堅定,走了出來,同我緊緊地握手,並問寒問暖。我當時的確很受感動,心想周恩來同誌是**裏的大人物,竟如此平易近人,態度和藹可親,好像老朋友見麵一樣。向周總理敬過香苕之後,周總理對我們談及當時抗日戰爭的嚴重形勢,並婉轉闡明**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正確主張。他的話句句講得清澈明白,錚錚有力,我們聽了都感到心悅誠服,仿佛從黑暗中看到民族的希望和勝利的曙光。接著,周總理又談到前方作戰的傷亡和損失情況。此時,我向周總理講了南洋華僑熱心愛國,踴躍募捐的情形。周總理聽得很認真,還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我亦一一回答。嗣後,周總理提議同我對弈,我欣然應命開枰。這是多麼令人難忘的時刻啊!我們一麵品著香苕,一麵對弈象棋,下了兩盤,均成和局。周總理不僅有崇高的革命品德,堅定的馬列主義原則,深邃的政治涵養,淵博的學識才智,而且還有精深的藝術造詣和廣泛的體育愛好。他對象棋的喜愛和高超的棋藝,很少為人所知。當時在對弈中,我見周總理棋法嫻熟,守得平穩,攻得銳利,著法溫和而又多變。第一局,周總理用當頭炮開局,走不多著就和了。對周總理的高超棋藝,我十分驚異,便詢問是如何研究的?他說,**主席提倡發展體育,活躍文藝。象棋活動設備簡單,群眾喜愛,黨內軍內不時舉行比賽,董必武同誌獲得冠軍,“董老棋子確比我們高出一著,無法向他取勝。”經我一再詢問,周總理才說出是他獲得亞軍。周總理是多麼的謙遜啊!
數學家--蘇步青(1902-2003)
蘇步青,著名數學家,浙江平陽人。著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麵概論》等專著。
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騰蛟鎮帶溪鄉。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拚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是,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征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1919年蘇步青中學畢業後赴日本留學。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數學係,後入該校研究生院,1931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31年3月應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之約,載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榮譽回國,受聘於國立浙江大學,先後任數學係副教授、教授、係主任、訓導長和教務長。其間,與陳建功一起創立了“微分幾何學派”。1952年10月,因全國高校院係調整,他來到複旦大學數學係任教授、係主任,後任複旦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他曾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2003年3月17日16時45分13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撰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麵概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麵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平陽木偶戲
平陽木偶戲,又稱傀儡戲,它是以提線為主,集布袋、杖頭、人偶等四位一體的綜合木偶藝術,民間還傳承著古老的藥發木偶。平陽木偶戲,曆史悠久,早在南宋時期平陽民間就有木偶戲活動,另外平陽還是南戲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平陽出戲子”之說,如南戲的《張協狀元》第53出就有一段借鑒木偶戲“舞鮑老”的場麵,平陽木偶戲尊崇杭州府鐵板橋頭田都元帥為祖師爺。
平陽木偶戲在明清之季相當盛行,通過與南戲的互相借鑒,從較原始的歌舞表達逐步走向較完整的故事情節演繹,從劇目、曲牌到表演等程式對南戲的大量吸收,使木偶戲藝術逐漸走向發展完善。明薑準在《歧海瑣談》中載:“山人黃子複擅巧思製木偶,運動以機,無異生人。”明朱諫《觀傀儡戲十首》之一中寫道:“小女群看傀儡場,風飄彩袖各郎當,錦棚不覺燈花落,又報東方曉日光。”清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溫州土俗尚傀儡之戲,名日串客。”方子穎《溫州竹枝詞》:“鼇山台閣列層層,傀儡頻年百戲增。”郭仲嶽《甌江竹枝詞》:“台前燈彩襯高低,串客衣冠亦整齊,傀儡登場頻一笑,有人暗裏費提攜。”由此可見到了明清,木偶戲在溫州民間已相當盛行。
到了解放初期,平陽民間有提線木偶42班,布袋戲75班,杖頭木偶1班,從業人員500多人。
平陽縣木偶劇團前身為樂聲社傀儡公班,成立於1919年,在民國期間,曾巡演閩、台及江浙一帶,享有盛譽。新中國成立後,歸縣屬重點木偶團,1954年《斷橋》首次晉京演出,名振京華。1981年兒童劇《時針飛轉》二次晉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會演,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專家高度好評,該劇還為全國人大、政協及三軍代表演出。1992年再次晉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會演,演出《水漫金山》榮獲13項大獎。該團分別在1995年、1997年、2001年和2002年四次出國交流演出,深受好評。2003年該團的人偶劇《神奇的雀翎》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金獅獎”大賽,再次捧回“雙金獎”。
建國17年以來,平陽木偶戲枯木逢春,取得了很大成就。文革十年(1966-1976),遭受夭折,劇團撤銷,人員歸田。1978年恢複成立“平陽縣木偶劇團”,集提線、布袋、杖頭、人偶為一體。改革開放20多年來,平陽木偶劇團榮獲省市及國家級200多項獎項,揚名中外。
平陽縣木偶劇團現已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個的專業綜合木偶藝術團體,演員年齡老化,戲曲市場不景氣,已瀕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