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就是選定一處作用自己的立身之所,畢竟,幾年以後那個囂張而殘暴的董卓,自己是無力去阻止他軍隊的鐵蹄踏入自己的第二故鄉——洛陽的。
而那時很流行遊學,比如曆史的劉備等人,都喜歡這個邊旅遊,邊求學的方式。
而官宦子弟財大氣粗者,更是對這種輕鬆的求學方式情有獨鍾。所以張溫和王氏也並不阻攔,隻是叮囑王越多加小心。
對於自己這個小徒弟的本事,王越是信心比相信自己武藝更甚,自然會小心翼翼護著張鋒,否則就毀了自己前程。
張鋒準備得很簡單,就隻兩輛馬車,要不是非要帶一些錢作路資,他恨不得就和王越兩人兩騎,千裏之行。
兩輛馬車堆的全是錢,東漢靈帝那個荒唐的敗家子,公開把自己的官爵標上價格出售,而作為三公等位高權重的大臣,自然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分紅”,加上那時的人雖然人品方麵嚴於律己,但對於錢品……
比如現在的中郎將朱懏,就是一個奢侈的名將。
臨行的那天,天氣卻微沉,烏壓壓的似乎就在頭頂上觸手可及,令人胸腔裏也悶得難受。樹葉本就蜷起了如同蝸牛殼,水麵上的蜻蜓也不安的飛來飛去,偶爾在水麵上輕輕點一下,種下自己的生命精華。
除了張溫夫婦,黃琬和盧植也來相送。長長的洛陽南街,走到城門才止住了腳步。
城南的百姓已經多時不受張鋒的侵擾,倒是用一種難舍的目光依依的看著,這個眼前從一頑劣小童蛻變成一個善良、懂事的小子。
張鋒下馬,拜伏於地道:“鋒既將遠行,願雙親無以為念,鋒自當歸,以全孝道。”
張溫夫妻一聽,不由得長袖掩麵暗泣。黃琬也有些感動,此子至孝,鶯兒所托得其所哉也。
出得洛陽城,天高地闊,張鋒深吸了一口氣,張口長嘯了一聲,驚起林中飛鳥無數,似是泄憤,又似在宣稱自己這個改變世界的人走出了第一步。
以後事,會不會如他所想那般展呢?
張鋒思考著,要讓一個國家強大,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軍事方麵,一定要有優質的兵器,那麼就要有合格的工匠和鐵,煤。
經濟方麵,這個時候賺錢的無非是絹匹絲帛,然後就是貨運,鹽。這時,張鋒突然想到有一樣東西,不可不產——紙!
不談厚重的竹簡攜帶不易,又重,記載也不方便,而蔡倫所明的紙還沒有普及,隻有帝王和大富之家才有時使用。
張鋒特別苦惱每次入廁之後隻能用廁籌(磨得光滑的竹片)來擦屁股,想想嬌柔可人的黃鶯兒也要受這樣的折磨,他就暗自決定先搞個造紙廠生產出手紙,當作他送黃mm的第一份禮物。
然後就是造酒,張鋒知道葡萄酒的簡單釀造過程,但是沒具體實踐過,不過這也要等選定一個立身之處才能實現。
玻璃呢?隻知道是砂中提煉,不過現在的工業水平顯然是不成。
但是利潤肯定很可觀啊,雖然中國的玻璃的考古說明比埃及晚,但那個講究奢華的時代,這當時被稱為“琉璃”、“璆琳”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想想也讓張鋒覺得泄氣,中國人明了指南針,用來占卜,研究風水,外國人學去後用作航海,展殖民和積累財富。
中國人明火藥,用來做炮竹,外國人拿去作大炮,槍支,提高戰鬥力,偏偏我們中國人還以四大明為傲沾沾自喜,希望自己的到來能改變這可悲的一切吧。
張鋒裝模作樣的還了個禮,嘴上說:“隻是小孩子心境,妹妹無須介懷。”隻不過他這小孩子心境不知是說他自己,還是說蔡琰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