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聘(1 / 2)

出得洛陽往南,經過陽縣,魯陽,再行便是南陽郡治所宛城。

張鋒已經遇到幾次有人攔下他的馬車,高高舉起手中或三五歲,或七八歲的孩童,隻欲賣得數十金。

張鋒謂王越道:“世之艱巨,直欲叫人親子離別,若非情不得已,誰人作此無奈之舉?王師以為如何?”

原以為王越會對社會黑暗的一麵有所感悟,未料道王越隻道:“吾若為官,必使治下無流離失所者也。”

張鋒苦笑一下,看來這王越終究是留不住,也罷,待洛陽事件一過,就推薦他去跟曆史一樣,成為獻帝的劍術老師吧。

這些賣兒女的百姓多半是扶風,三輔等大旱的地方逃難過來的,可是洛陽令為了維持表麵的繁華,居然下令不讓難民入城,這些人沒辦法,隻好輾轉向宛城行去,或者更南方更富庶的荊州。

張鋒將這些小兒一一買下,他們的父母還要跪地稱謝,雙目流淚。看著這淒涼的一幕,張鋒不禁感歎,自己要加快步伐了。

將一輛馬車清理出一處來,安置那買下的六個小兒。

然後告訴眾難民,如若他們願去濮陽,可得被收留,於是紛紛有人表示願去。

宛城是洛陽向南的門戶,曆史上袁術、張繡都駐紮於此。張鋒一行鮮衣怒馬,又有眾多家仆,門口的士兵也不敢多加盤查,待張鋒出示路引之後,更是恭恭敬敬表示要通知郡守迎接,卻被張鋒所阻。

這宛城雖小,卻也是少有的堅城,曆史上曾被黃巾軍占領過,此時卻也別有一番熱鬧景象。張鋒看著熙熙攘攘的街上,感歎道:“不知這太平之世,還得幾年?”

王越卻疑道:“若非鋒兒預見世之將亂耶?”張鋒卻笑而不答,於是王越對這個高深莫測的徒兒更是不敢小看了。

城北一般都是更繁華的,來的人多半要麼是富商,要麼是自恃身份,不願與平民一般的仕子,官家。

剛入城,路邊一客棧就有一個小廝衝過來,一把拉住張鋒的馬嚼頭,口裏說道:“看小公子衣著不凡,必大貴之人,想來已久行疲憊,不若暫歇馬於此,以省腳力。”

本來有好幾個客棧的夥計都遠遠望見這行高頭大馬的隊伍,卻被這小廝冒著被馬蹄踐踏的威脅衝上來搶了先,神色間好不懊惱。

張鋒看那小廝跟自己差不多年紀,卻口口聲聲叫他“小公子”,嘴也能說會道,於是笑著對王越說:“王師,不若在此休息一晚也好。”

王越的騎術不精,早就被巔得七暈八素,聞得正合心意,道:“如此甚好。”張鋒自去店裏大刺刺的坐下,張安是眾家仆的頭,去要了一個別院,將馬車、眾家丁還有買來的小孩,均安置於此。

那小廝見張鋒來頭似不小,又出手就包下一間院子,掌櫃免不得要加自己一些小錢,於是興高采烈,為張鋒一行人端茶倒水,切草喂馬,事事照料周道。

張鋒前世是做酒店的,對小費很是敏感。看這小廝乖巧懂事,就摸出十金賞他,小廝眉開眼笑稱謝不已。

張鋒指著麵前一席道:“小哥請坐,鋒遠來無聊,不若與鋒說些許家常。”

那小廝很少見過這麼和顏悅色的貴人,年紀又跟自己差不多,也就謙虛了一下:“公子麵前,哪有小人之位,”說著卻還是坐下了。

張鋒暗笑,問道:“觀小哥口齒伶俐,姓甚名誰?家裏尚有何人?”

那小廝一聽此話卻黯然了:“不敢瞞公子,小人姓文名聘,父母雙亡,不得不操此賤役,本欲去投軍,卻因為年幼而被拒,正想兩年後再去投軍。因亡父曾為小校,望子成龍,故不敢不承父誌也。”

張鋒大笑:“大孝之子,何自輕也。吾乃當朝太尉之子張鋒也,若文兄不棄,可隨鋒左右,他日少不得執掌軍馬,馳騁沙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