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歸心 進入主線了!(1 / 2)

張機,字仲景。南陽人,從小精通博書,並對醫學有相當的愛好,青年時期便十分敬佩戰國名醫秦越人觀色察病的醫術,感歎當時的名士但求在官場上追名逐利、趨附權貴而從不留意醫藥學。

其後拜同郡名醫張伯祖為師,後來醫術精進過其師所授。

公元196年曾經有一次荊州地區最為嚴重的大麵積瘟疫,張機的族人因這次浩劫死的人數有三分之二,因此他開始研究傳染病,並寫下巨著《傷寒雜病論》十六卷。

本著醫德為重的心,充分體現了“辯證論治”的思想,為了攻克醫術上的難題甚至辭官。比之稍晚的華佗都非常敬佩他。

華佗在曆上的醫術了德,不求財,但是有一說是跟王越一樣,都是個官迷,在曹操頭疼的這個點上,他想以此為契機,為自己謀得一份前程,沒想到卻因此丟了命。

也不知道哪是真哪是假,但是他的《青囊書》,是確確實實沒有流傳下來

為了盡管能治好黃敘,張鋒一行路上並沒有停留,進了襄陽都隻駐留了半天就又啟程了。

在這半天張鋒也沒歇著,而是命人買了大量的豬肺、雪梨、川貝。

不顧黃忠驚疑的眼神,張鋒令人在做飯時把雪梨去皮切塊,豬肺切塊漂去泡沫,與川貝同放入砂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慢火熬煮一個半時辰後給黃敘服下。

這是張鋒記得唯一治療肺病的方法,其實他對醫根本不懂多少,隻不是原來進的醫院次數多而已,而久病成良藥,不少日常的病他都知道處理方法而已。

漸漸的,黃敘的咳嗽一日比一日少了起來,每次作的時候也不至於那麼撕心裂肺一般,通宵的睡不著覺。

到了第五天,已經沒見到黃敘的痰中有血絲了;到了第七天,黃敘在張鋒的要求下,在夜裏甚至可以起來,披著衣服在黃忠的照顧下走動了。

“主公大恩,黃某父子無以為報,願生生世世為主公執蹬牽馬。”熱淚盈眶的黃忠拉著同是感激涕零的黃敘,雙又跪倒在張鋒尚且稚嫩的身體前。

多可貴的父親添瀆之情啊,為了兒子的命,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命,賣給了張鋒這個看起來還是個孩子的十歲小子。

古時候的這種人,可愛得有些傻。傻得讓人稱讚,又有一絲惋惜。

張鋒也讓黃忠的忠厚給感動,連忙上前拉住黃忠,卻如蜉蟻撼樹,動不得絲毫,隻好先把黃敘扶起來:“鋒承漢升大哥之情,但鋒年幼,且令郎之病,隻是暫得緩解,如要根治,非張神醫出手不可。”

張機此時遠還沒有後來的成就,張鋒就已經給他冠上了“神醫”的帽子。

黃忠拉著黃敘,死命的不讓他站起來,黃敘無辜的看看張鋒,又看看老子,無奈的又跪下了。

說到底,黃敘也還是個小孩子,讓他跪跟自己差不多的大的人有些尷尬,如果換了一個成年人,就沒有這種心態了。

“夜間地上頗涼,漢升大哥莫非希望令郎的病又加重麼?”以此動情,黃忠隻好站起來說道:“主公可直呼漢升,大哥二字休要再提,須知上下有別,敘兒則可直呼其名。”

張鋒不習慣這樣的叫法,奈何那時候有著根深蒂固的階級思想,而自認為忠君守理的那些人,更是在這方麵嚴格要求自己。

“也罷,漢升,等令……敘病愈之後,你就親隨於我吧。”

“喏!”黃忠啊,一代名將,年屆六十高齡,尚與關羽戰成平手;七十古稀陣斬夏候淵,不知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會有怎樣新的傳奇演繹出?張鋒心裏很是期待。

荊州和蜀、江東,是這個時候屬於少有戰火的地方,雖然曆史上劉備入蜀,孫策平江東,劉表匹馬入荊州,曹操南下,並沒有比起司、冀、雍、幽、青州那樣頻頻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