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傳禦醫,務必將此賢才治好!”
“諾!”
殿上,劉宏看完手裏的竹簡,難掩心中喜色,大手一揮,讓人將那個差點被他杖殺的賢才帶下去醫治。
這種開心的事情自然是不能獨享的,劉宏當即讓身旁的小宦官宣讀幽州刺史送來的戰報。
“臣幽州刺史郭勳奏報,蛾賊動亂以來,四方動亂,...,今有玄菟郡都尉徐濁,散盡家財,募得數千鄉勇,先救玄菟,後保遼東,於襄平縣...功勞甚大,臣表其為遼東太守,以安民心...”
主位上,劉宏等小宦官念完,開口問。
“諸君以為如何?”
太尉曹嵩率先開口“陛下,微臣觀這徐孟清有衛、霍之資!”
雖說太尉這個官職是買的,但作為賣官之人,劉宏自然也不是傻子。
賣官,那也是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是誰都可以買的。
大漢賣官的傳統早已經就有,劉宏隻是照貓畫虎而已。
太尉這種官職,知兵是基本功,家室與政治立場是考量因素,錢財是最後一項。
聽完戰報,曹嵩覺得徐濁的戰績要麼是作假,要麼就是真恐怖。
不過,作為縱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曹嵩自然明白在這種時候,應該說什麼。
哪怕徐濁的戰報是假的,那也是真的。
他得站出來表示,還得大力表示,將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遞出去。
朝中大臣低著頭想了想,做出同樣的決定。
“是啊,陛下,若再予其些兵馬,陛下或可為後漢之孝武皇帝。”
大司農張溫也開口。
用一群“沒怎麼訓練”的鄉勇,橫掃玄菟郡,又奔襲救遼東,雖然死了幾千人,但最重要的是勝利了。
瑕不掩瑜,這種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激勵人心。
哪怕幽州刺史在戰報中說,有一頭豬帶領豬群打敗了黃巾軍,他們都得說,那是天地庇佑,派遣了豬仙下凡,他們得把那頭豬供起來,然後大肆宣揚。
劉宏又看向大將軍何進,隻見他神色訕訕,顯然是沒想到那麼多,但見平時站在自己這邊的人都在誇那徐濁,他覺得他也不得站歪。
而且這又是這段時間以來唯一的喜訊,當即也跟著道“微臣也覺得此子不凡,若是戰後調入朝中,好生調教一番,或可為陛下肱骨!”
“哈哈哈,善!”
劉宏聽得欣喜,又歪頭看向張讓。
張讓很想說,陛下那家夥肯定作假了,但他想起宅中的金燦燦,頓時麵色一肅,大聲說道
“陛下,大喜啊!危難之時,出此忠臣良將,此乃天助大漢,陛下得天地庇佑啊!”
“阿父所言甚合我意!”
張讓的拍得劉宏很舒服,他有些蒼白的麵容上擠出笑意,當即開始下令。
“擬旨,玄菟郡都尉徐濁,少聰德嘉,孝悌忠義,動亂以來,平玄菟,救遼東,屢立戰功,拜為‘平蛾中郎將’,督幽州軍事!”
朝中大臣聞言,麵色各異。
但出乎預料,一直以來與宦官不對付的大臣們都沒有再說什麼。
此時的何進正奇怪,為什麼往日沒事就反對一下陛下的大臣們不說話了?
發生了什麼?
沒人搭理他,很快,詔書擬好,然後趕製官印。
同樣,八百裏加急送出。
過大河(黃河),經並州,過上郡,避開冀州戰場,直接送往遼東。
...........
遼東屬國,大漢眾多侯國之一。
遼東屬國地圖
曆來,中原王朝喜歡將被自己征服或者打敗亦或者救下的異族安置在內地。
分與其地,授予其文,教化其民,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其地,便是邦國。
大漢建立後,避高祖“劉邦”之名諱,改為屬國。
大漢之所以在後世逐漸成為一個民族,最主要的一點就在於其文化。
習漢文,說漢語,著漢服,是為漢人。
所謂漢化,其實不是融入一個民族,而是融入一種文明。
正如《春秋左傳正義》中所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華夏,是一種文明。
可惜,文明交融的過程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
東漢滅亡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司馬篡魏,晉朝建立。
司馬家八王之亂,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為主的部族趁著大亂崛起,衣冠南渡,漢文化麵臨危機。
善於學習的慕容鮮卑主動融合進漢文化中,這才慢慢有南朝北朝的格局,有統一的大隋。
有竊隋的唐,有大送,有大元,有大明,有大辮子。
千年滄桑,和平幾時?
這個文明堅韌,卻也艱辛。
他不止一次站在世界之巔,也不止一次或主動或被動融入不同的文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