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國金湯(1 / 1)

永樂二年秋,雲南的梯田鋪滿金黃的稻浪,改良後的占城稻穗沉得壓彎了竹架。朱文奎蹲在田埂邊,指尖搓開一粒稻穀,露出內裏用磁粉點出的暗紋——這是他與桂林靖江王府通密的標記,每一袋運出的米糧都是無聲的盟書。

\"報!瀾滄江新堰已成,沐將軍請您試閘。\"親兵話音未落,遠方傳來沉悶的轟鳴。朱文奎設計的十二連環水閘次第開啟,銅鑄齒輪在水流衝擊下轉動,不僅灌溉萬畝新田,更驅動著江畔鐵匠鋪的巨型鍛錘。三十名赤膊匠人正將緬甸運來的生鐵鍛成薄甲,火星濺在淬火池裏騰起青煙,空氣中彌漫著硫磺與桐油混合的古怪香氣。

千裏之外的金陵朝堂,朱棣捏著工部新呈的雲南賦稅冊,指節泛白——\"歲入白銀六十萬兩,棉帛三十萬匹\"。更刺眼的是附頁那幅《滇南墾殖圖》,梯田層疊如龍鱗,水車密布若星鬥,分明是仿照太祖當年屯田製的精進版。

\"紀綱!\"皇帝突然將冊子摔在龍案,\"給朕查清這些水車圖紙從何泄露!\"

北鎮撫司的詔獄深處,工部侍郎陳瑛被鐵鏈吊在半空。當燒紅的烙鐵逼近他胸前刺青時,牆縫裏突然滲出磷粉,遇熱在空中凝成八個藍字:\"供出漢王,保爾全族\"。陳瑛瞳孔驟縮,想起半月前雲南商隊\"不慎\"遺落在他府邸的密匣——內裏正是漢王與緬甸土司往來的\"鐵證\"。

九月重陽,蜀王朱椿在成都郊外祭祖時,祠堂梁柱突然墜下一卷《農政新書》。書頁間夾著的苗疆雲錦遇酒顯形,竟是用茜草汁寫的西南諸王名錄。當夜,王府長史的快馬直奔雲南,馬尾係著的銅鈴內置磁針,隨顛簸拚出莫爾斯暗碼:\"蜀道可通\"。

而在昆明城南的\"天工坊\",三百架新式織機正吞吐如雲。朱文奎按流水線原理分設紡紗、染色、織造三坊,苗婦們腳踏連杆驅動的飛梭,一日能織十丈細布。更精妙的是布匹暗紋——浸過明礬水的經緯線遇汗顯形,正將沐家軍的布防圖縫進送往安南的貢品之中。

\"殿下,緬甸使者求見。\"沐晟捧著鑲滿翡翠的禮盒,\"說是願以三船柚木換水車圖紙。\"

朱文奎輕笑叩響盒蓋,夾層突現磷光勾勒的暹羅海圖:\"告訴他們,再加二百象兵助陣,本王連冶鐵術都可相贈。\"

十月初七,謹身殿的地毯浸滿鮮血。朱棣的劍尖抵住寧王朱權咽喉:\"朵顏三衛上月異動,你當朕不知?\"話音未落,太監急呈密報——雲南來的商船在天津衛沉沒,撈起的箱籠裏滿是刻著寧王府印記的箭鏃。

當夜,朱高煦被削去三護衛,周王朱橚遭圈禁開封。而在秦淮河底的淤泥裏,錦衣衛挖出裹著油布的銅匣,內藏用阿拉伯數字編寫的密碼冊——正是朱文奎按現代密碼學重編的《洪武律》,每個數字對應一位建文舊臣。

臘月廿三,雲南器造局升起試製的熱氣球。朱文奎站在竹籃裏俯瞰南疆,磁針指引的烽燧連成星圖。他知道,那些順著茶馬古道流出的改良稻種、嵌著密碼的苗錦、還有沐家軍\"不慎\"遺落的鍛鐵術,終將在永樂朝的腹地點燃更烈的火。而此刻最急的,該是那位在謹身殿對著假玉璽發怔的四叔爺——畢竟真正要命的殺招,早就藏在了今年進貢的\"祥瑞\"稻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