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3 / 3)

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平房裏沒有暖氣,季勤先買了個破鑄鐵爐子,靠燒蜂窩煤取暖。家裏用過煤爐的人都知道,在安裝排煙管道時,窗外的煙囪口應當朝下,最好再置辦一個風鬥,這是常識,可飽讀詩書的季勤先夫婦都沒有在平房過冬的經驗,根本就不會燒爐子,煙囪口直接橫向朝外,又剛好對著正北方向……

在季若雲的腦海中,關於那個夜晚的記憶早就已經模糊了,隻記得朔風凜冽,吹得窗玻璃獵獵作響……

呼嘯的北風從煙囪口倒灌進來,蜂窩煤經過不完全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無法正常導出……

第二天早上,當‘小叩柴扉久不開’的鄰居撬開房門時,季勤先夫婦的身體已經變得僵硬,季若雲因為睡在外屋、離煤爐較遠,再加上破舊的門窗並不完全密封,故而撿回一條小命,但左腿卻從此失去了知覺。

在中國,連殘疾人都會被分成三六九等,‘上等’殘疾人比普通健全人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還要高,而‘下等’殘疾人,則隻能默默承受命運帶給自己的不公。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殘疾人體育,眾所周知,從2004年的希臘雅典殘奧會到2012年的英國倫敦殘奧會,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已經連續三度稱雄。說實話,殘疾人奧運會上的成績與健全人奧運會不同,跟國家發展水平、體育普及程度沒多大關係,主要看投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在健全人奧運會上屢創佳績、但在殘奧會上卻罕有作為的原因。稱雄世界體壇多年的前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向來對殘奧會‘沒有興趣’,前7屆基本都不派隊參加,到了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哥兒幾個總算是去了,但成績卻很一般,在那屆健全人奧運會上,蘇聯、民主德國、匈牙利、保加利亞在獎牌榜上分別第1、3、6、7位,可在同年舉行的殘疾人奧運會上,它們的排位卻隻有第12、(民主德國未參加)、第32和第40。

在這方麵,中國倒是和‘老大哥’們不同,對於殘疾人的體育事業,咱們是從來不心疼錢的。2008年北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以89金、70銀、52銅的昂首領跑金牌榜,總計211枚獎牌的‘驕人戰績’比排在次席的英國(42金、29銀、31銅共102枚獎牌)多出一倍有餘。根據相關規定,國家對殘疾人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摘金奪銀的獎勵標準和健全人一樣,都是金牌35萬、銀牌15萬、銅牌10萬,此外,主管教練也可獲得等額獎金,再加上領隊、隨隊醫師、營養師、行政官員,獎金總額高達億元,同時,運動員所在省市的政府及讚助單位也會‘有所表示’,規模甚至高於國家統一標準。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中國大多數基層殘障人士卻依然掙紮在貧困線上。現今,我國共有視力、聽覺、肢體、智力、精神等各類殘疾人8500多萬,涉及家庭人口2億6000萬,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截止目前,中國大陸居然還沒有全國統一的殘疾人補助機製,對殘疾人的幫扶,基本上都是各地‘量力而行’,結果往往是什麼時候想起來就一次性給個30、50塊,想不起來就愛誰誰了。至於殘疾人康複、培訓、教育方麵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根據財政部2003年印發的《關於中央財政補助地方殘疾人事業計劃綱要專項資金項目及標準》的相關規定:16萬貧困白內障患者每人補貼80元,10萬貧困低視力殘疾者每人補貼40元,12萬麻風病畸殘者每人補貼30元,50萬中西部貧困殘疾人每人補貼10元,殘疾人用品每件補貼3元5角,精神病防治每人補貼1角5分……

這也難怪,為殘疾人花錢是個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買賣,這種‘賠本生意’當然沒有人願意做。此外,殘疾人‘手無縛雞之力’,和那些膀大腰圓的工人、農民不同,根本就沒有反抗的能力與條件,就算什麼也得不到,他們也不可能把你怎麼樣,古往今來,你什麼時候聽說過殘疾人起義的?

很遺憾,季若雲就是個‘下等’殘疾人。小小年紀就已經與雙拐為伍並失去父母庇護的他,一應生活全靠好心的街坊鄰居接濟,吃著‘百家飯’長大,雖然天資聰穎,但上到四年級時還是被平津市中心小學找了個理由掃地出門、進入一所末流學校。可季若雲並沒有自暴自棄,考初中、考高中時,他的成績都名列前矛,然而,重點中學一旦聽說他是個殘疾人,卻都紛紛收回了橄欖枝。

小時候,季若雲曾讀到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的少年愛上了美麗而高貴的公主,他向公主表明心意,公主卻說:‘隻要你願意連續一百天守在我的陽台下,我就接受你’,少年照做了,一天、兩天、三天…直到第九十九天,公主漸漸被他打動了,到第一百天的晚上,她穿上盛裝,準備下嫁給少年,但當公主推開窗,卻發現少年沒有來,僅僅是這一天沒有來,他用九十九天證明了對公主的愛,用最後一天捍衛了自己的尊嚴。

不知是不是受到這則故事的感染,倔強的季若雲在考大學時作出了和那位沒落公子同樣的選擇。那年高考,季若雲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考取平津大學經濟學院,校長很開明,沒有因為他的殘疾而予以歧視,相反,還特意為季若雲安排了各種便利措施並親自將錄取通知書送到他家。但季若雲卻婉言拒絕了,他告訴校長,自己之所以一直堅持苦讀並參加高考是為了證明那些曾經小看他的人都錯了,然而,多次的冷遇已經讓季若雲對整個教育製度失去了信心,與其乞求別人的施舍,不如自立自強。

自立自強,說起來容易,真做起來卻很難。身體殘疾、又沒有學曆的季若雲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甚至一度淪落到給街道小廠糊紙盒為生。其實,在西方國家,像季若雲這樣的人並不需要工作,僅憑社會保險和慈善機構的救助就足以維持相當不錯的生活,因此很多沒出息的健全人寧願冒充殘疾,即使工作,大都也不是為了錢,而是像馬克思說的那樣‘自我實現’。可在中國,情況就完全不同,這裏殘疾人也得自力更生,也得為社會創造財富,唯其如此,國家經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長。

還好,就在季若雲最蹉跎無措的時候,一位老相識拉了他一把。

季若雲的父親季勤先在做市體改委副主任的時候,有兩個秘書,一個叫張輝,一個叫婁可。很多人都聽說過毛主席身邊的‘五大秘書’:政治秘書陳伯達、機要秘書葉子龍、理論秘書胡喬木、文字秘書田家英、生活秘書**,這五個人中,後來出了兩位政治局委員、一位政治局候補委員、一位中央候補委員、一位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季勤先不可能像毛主席那樣排場,但兩個秘書也是各管一攤,張輝是總務秘書,負責吃喝拉撒,婁可是政務秘書,負責出謀劃策。季勤先出事後,張輝並沒有受到牽連,這就是當總務秘書的好處,至少在路線上不會出什麼大問題,此人官運不錯,後來一直做到平津*市容市政管理委員會主任。但婁可就沒那麼幸運了,他是季勤先的高參,季勤先犯的錯誤,婁可不算教唆、至少也是同謀,兩人一起丟了烏紗帽。

起初,婁可混得也挺慘,在碼頭當過苦力,在街頭炸過油條。但他腦子比較活,很塊就適應了社會上的生存法則,從小做起,步步為營,十餘年之後,已經積累下了一筆本錢,聽朋友說搞生豬飼養能發家致富,就在文宣區與平沽縣交界處的城鄉結合地帶盤下一塊地,建起了九洲養豬場。婁可是個念舊情的人,想當初,季勤先對他有知遇之恩,如今季勤先夫婦都沒了,但季若雲還在,過去自己沒有經濟基礎,想搭把手也有心無力,現在有了九洲養豬場,便想起了季若雲。細一打聽,得知他過得也不如意,於是主動登門請季若雲來給自己幫忙。季若雲雖有傲骨,但畢竟肉眼凡胎,總也要為稻粱謀,婁可又是父親的老部下,自然是兩廂得宜。

在二人的精心打理之下,九洲養豬場的效益始終不錯。

季若雲常說,這個婁可若不養豬實在是太冤了。

所謂‘婁’,就是母豬,或者說是正在交配中的兩頭豬,而且還是那頭母的比較主動。章太炎在《小學答問》中考證:婁,女求男,牝(雌獸)求牡(雄獸)。春秋時,衛國夫人南子與宋朝通奸,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據《左傳·定公十四年》,大意為:母豬已經滿足了,快把公豬還給我們吧)。

此外,婁姓的始祖是西周初年的東樓公(‘婁’為‘樓’之初文),東樓公是大禹王的後裔。‘禹’的甲骨文字型由‘蟲’和‘手’兩個部件組成,展示了一位勇士與正猛獸搏鬥的形象,其中的猛獸是什麼呢,據考證是蜥蜴、或者揚子鱷,揚子鱷又名‘豬婆龍’,為什麼呢,因為在傳說中它是豬的後代。

在中國,養豬有著格外特殊的意義。

都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那龍究竟是什麼呢?考古學家們在距今8000多年的內蒙古赤峰興隆窪文化遺址中找到了答案,在那裏,有中國最早的龍。先民用陶片、破舊石器和自然石塊擺出龍彎彎曲曲的身體,往上一看,在龍的頭部位置擺放著一個動物頭骨,專家們欣喜異常,終於可以找出龍的動物原型了,某些富於想象力的人甚至認為可以據此發現某種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可經過鑒定,大家都傻眼了——那個頭骨是豬的。

事實上,中國的確是家豬最早的故鄉之一,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條件下的變異》一文中就曾經盛讚過中國豬對歐洲乃至世界養豬業的貢獻。直到今天,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愛豬的民族,2011年度,中國內地生豬出欄66170萬頭、存欄46767萬頭,約占同期世界生豬出欄、存欄總量的一半左右。在中國人的肉類消費中,豬肉所占比例曾經高達90%,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65%以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權威數據,全球肉類產銷量中,豬肉隻占30%左右,這在很大程度還是拜中國所賜,查一查歐美非伊斯蘭教國家居民的食譜,會發現豬肉的攝取基本不會超過其總肉食消費的20%。且該數據仍處於溫和的下降通道中。

有如此蓬勃的需求,中國的生豬養殖一定方興未艾,這幾年,甚至有很多原本跟養豬一點兒也不沾邊的企業或個人也都趕來湊熱鬧。2009年,網易CEO丁磊宣布將在浙江吉安建設養豬基地,基地由清華大學人居團隊設計,貫徹全新養豬模式,‘丁家豬’將‘坐馬桶、睡公寓、不吃藥’。2010年,聯想集團成立農業投資事業部,總裁柳傳誌表示,力爭在品牌豬領域有所斬獲。2011年,麵對國內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連連萎縮、‘兩斤鋼不及四兩肉’的局麵,武漢鋼鐵也決定進軍養豬業,投資390億元,並嚐試打造‘豬鋼一體’發展模式,隻是不知道曾提出‘以鋼為綱’的毛主席若聽說了這則消息會是什麼樣的心情。2012年,山西焦煤集團與雙彙合作,在太*市陽*縣建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計劃年生豬屠宰量可達200萬頭。不光中國人,連國際金融巨頭們都很看好中國的豬產業,2008年8月,高盛亞洲投資基金斥資3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接連全資收購了十幾家專業養豬企業,與此同時,德意誌銀行也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上海宏博豬場30%的股份……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