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章 牆上寫字的女人(1 / 1)

曾經,父親跟青澀講過他年輕時和母親相親的故事,那故事裏有很多暖心的細節,也有一些令人回味的話語。青澀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父親講過的話說過的事,她對那些過往有一種深深的情結,那是一份鄉愁,也是一種深沉的對故人的懷念。

青澀的爺爺在文革時早早離開了人世,家裏獨獨留下了一個寡母和三個孩子。青澀的姑姑雖已嫁人卻很不幸福,大伯在部隊當兵,他雖已是青壯之年卻未曾娶妻,當時青澀的父親隻有十四歲,所謂孤兒寡母的寒涼父親自小便是親身品嚐過的。窮山溝溝裏,那個孤單單座落在山梁上的家隻有七畝薄地和幾間土窯,娘兒幾個強撐起來的窮日子差點兒就沒有過下去。直到父親師範畢業家裏都還是窮的叮當響,奶奶幾乎是一分錢都拿不出來給親家的。

父親說老家雖然是個一姓村,可是願意幫把手的人不多,想看笑話兒的人反而不在少數。村裏人說啥話的都有,什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什麼"兒打光棍兒""寡婦改嫁"等等等等,嘁嘁喳喳的風涼話明裏暗裏傳的滿村子都是。奶奶精明能幹,為了堵村裏人的閑淡話,她沒少冷的熱的給村兒裏遞過話。雖然是塌了頂梁柱的家,村裏人終究還是信賴佩服了這個窮困家庭裏的人。

父親該娶親的時候,說媒提親的人是不少的,父親英俊耿直又有文化,很多姑娘是愛著他的,無奈家境貧寒,奶奶的負擔還是很重,母親的聘禮一口咬定要七百塊,這可真是難住了父親和奶奶。奶奶也曾勸過父親放棄,可父親卻認定了自己的媳婦兒。他東借兩個西借兩個,錢財上的無奈最終順利解決。該備辦的一應備辦了之後,便是上門提親。

父親是頂得住天的人,自幼失怙無依無靠的他隻能自己全力以赴,好在,父親早已曆練了出來,他溫文爾雅又大氣灑脫,令母親這邊的親人讚歎不已。雖然兩家的家境相差很多,但是母親這邊的人並不嫌棄。從提親到訂婚,從訂婚到嫁娶,父親和母親一路走來雖然艱難卻也甜甜蜜蜜。

在父母的姻緣中有一個關鍵人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就是母親的奶奶。傳說中,她是個奇女子,她早年喪夫獨自帶大了自己的獨子,她雖是小村子裏一個普通的農婦,卻很不平凡。青澀的姥爺從解放後便當上了村裏的支部書記,一當便是近五十年。村裏的大事小情,都指著他靠著他。而這得來不易的一切,可以歸功於媽媽的奶奶。她不僅僅撫養教育出了一個好兒子,而且母親一家的生計幾乎全是她支撐起來的。

母親是她最疼愛的孫女,在這個孫女的婚事上她費了很多心,父親是她最看好的年輕人,她為母親的婚事做了主拿了大主意。她曾經說過一句話,那句話一直放在青澀母親的心裏。她說青澀的父親是一個"坐在桌子後麵吃飯的人",這是極高的評價。

青澀父親對她的評價也很高,他說這個奶奶不一般,她是一個在整麵牆上寫大字眼兒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