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回 黎陽兵變(2 / 2)

翻譯一下下:

楊玄感對李密說:

"尊兄經常把拯世濟物,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敢問有何妙計?"

李密說:

"現在隋朝天子出征,遠在遼東。即使距離幽州,也有千裏之隔。南有大海,北有強胡,中間的道路,又極其艱險。當此之際,我起義軍正好出其不意,長驅直入,攻克薊地。當我軍占據臨渝關的盧龍之險,控扼關內關外的咽喉鎖鑰後,楊廣的歸路即被斷絕。高麗得悉我義軍動態後,一定會從後路打擊楊廣軍。這樣,不過一個月時間,隋軍的武器糧草。都將耗盡。屆時,楊廣之軍,不降則潰,我義軍可不戰而將其擒獲。這是一條上計,請公酌定。"

楊玄感考慮了一下說:

"很好。請尊兄再說次計。"李密接著說:

"關中四塞之地,乃是天府之國。雖然有衛文升駐紮在那裏,但不足為慮。現在,我義軍可大張旗鼓向西挺進,遇到城池.都不要攻打,而是一路急進,直取西京長安。然後.明公征納城內豪傑,安撫黎民百姓,憑借險要而固守城池。那時候,即使楊廣回來了,他的根基已經瓦解,大勢已去,無可挽回。這樣我們就可以慢慢地圖謀除掉他了。"

楊玄感還不滿足,要求李密作進一步的分析。李密又說:

"我軍還可以挑選精兵,抄近道襲取東都洛陽,以此號令天下。但是,這樣做,隻恐怕懷州刺史唐諱得到我軍消息,事先有所準備。如果唐諱依城固守,我軍隻好奮力強攻。倘若拖延百曰,城池仍不能攻下。各處朝廷重兵趕來,我軍將會受到城內外和來自四麵八方的夾擊。那時候,我就不敢設想會是怎樣一種局麵了!"

楊玄感頗不以為然。他說:

"我看不能這樣說。現在,朝廷文武百官的家口,全在東都。如果先行奪取了洛陽,就可以動搖他們的軍心。況且,對於沿途經過的城池棄之而不去攻占,用什麼去顯示我們的威風呢?所以,據我看來,你所說的次計,正是運兵的上策。"

一般認為楊玄感采用了下策,所以失敗。可是想一想,李密三條妙計全是狗屁。

上計:領著雜牌義軍去進攻遼東的百萬隋軍,那簡直是送死。理論上可以等隋軍糧草吃光不戰自潰。可這種情況會發生嗎?隻有書呆子李密會這樣認為。隋軍完全可以短期內就地解決糧草,擊敗義軍不過是一戰而已。

中計:奔襲長安。幾乎也是送死。長期無後方運動戰,除非是工農紅軍這樣為信仰而戰的鋼鐵之師才能辦到。一支雜牌軍恐怕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下計:進攻洛陽。不是送死,而是等死。除非義軍能在隋軍主力回救前發展到上百萬的規模。這種可能也是有的,所以楊玄感認為下計最好,那是有道理的。

如果依我之見,義軍最需要的不是某個城市,而是發展的時間。隻要避開像洛陽,長安這樣的堅城。一路向南發展,過黃河,淮河,長江。專打沒有守備的城市,用根本沒有含金量的勝仗鼓動士氣,義軍肯定會越滾越大。大到能打敗隋軍的時候,來個回馬槍,重新北上。估計能有七八分勝算。

麥鐵杖與沈光最終沒有參加黎陽起義,一是他們的朋友,家人都有在遼東前線的。一但參加,這些人必先被殺。二是大隋王朝是他們親手建立的,包含了他們一生的榮耀,這中間有難以割舍的感情。三是跟著紫陽真人當個道士,混吃混喝,逍遙天下,貌似相當的不錯。

於是乎,紫陽真人又多了兩個煩心的徒弟,老六麥真人,老七沈真人。

……

首爾城下,宇文述大帥指著城上的來護兒道:小子,你造反了!

來護兒道:狗屁,老子什麼時候反了?你再胡說八道,老子不請你吃高麗皇家泡菜了!

宇文述道:不是你造反了,是楊玄感說你反了!實際上你沒反!是他反了!皇上有旨,各軍火速退兵,掃滅叛黨!

來護兒真是氣詐了肺!天下的將領多如牛毛,你楊玄感為什麼偏偏說我反了?恐怕要落下一生的笑梗……

反過來一想,那肯定是本將軍人氣如曰中天,風liu倜儻玉樹臨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唉!真是沒辦法,長得帥也是錯呀!

就在來護兒退兵之時,高麗軍突然圍攻上來!

《大夥要投票收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