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今為古用 漢中會議(1 / 3)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劍仁這個官癮狂人自然不例外。趙雲和孟達走後,李劍仁新官上任,就開始了新城郡整頓。雖然隻是個代理太守,但是有孟達臨走前的交代,加上李軍師現在在軍隊的威望,要玩點啥還不是手到擒來,敢有不服的?給你小鞋穿,還敢不服?沒事,幾萬如狼似虎的士兵等著吃飯呢,上你家打秋風去。有意見?行!代理太守大人給你做主,不過貌似這位太守就是幕後指使人。

李劍仁頒布的第一條政令就是:反腐倡廉。廣泛征集民間意見,以廣大人民利益為己任,把一切不法官員全部肅清。他采用人民代表製度,每一個縣、每一個區由當地民眾選出德高望重的代表人,虛心聽從代表意見。一經查出情況屬實,就會有幾百號兵痞上門抄家。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李劍仁一直堅持“禍不及親人、戰不及百姓”的格言,嚴懲首惡,輕罰從犯,無關人等,留足生活費,貶為平民。一場鬧騰下來,整個新城郡官場肅之一清,期間居然還一不小心抓出幾個身居高位的魏國奸細。

而李劍仁的第二項動作是:改善民生。除了降低稅率以外,還大力興修水利,扶植商業。身為現代人的李劍仁,深知發展經濟的重要性。用一句話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人重仕輕商,農業和科技的發展也不夠重視。而李劍仁則大力支持工農商的發展,凡是在這方麵作出突出貢獻的人,都會予以獎勵。並且就此項內容形成官方條令,凡擅自修改此條令或者不遵守者一律視為叛國。雖然多少年的傳統打破並不容易,可架不住人家李劍仁軍政一把手,大權在握啊。有反對的老頑固,直接清除出新城郡官場,然後讓新人上位。

在這兩把洗髓伐筋的大火之後,李劍仁的第三把火也開始熊熊燃燒。飛虎軍隻有三百多人,雖然對於真正特種兵來說,數量並不需要太多。但是為了今後的戰爭中,能有一把掌握戰爭走向的利器,李劍仁開始在新城郡所有士兵中開始篩選,當然,也有麵向大眾的招收,條件同樣的嚴格。沒有經過訓練的一般人,很難進入飛虎軍,不過可以選擇進入常規軍隊。由於飛虎軍在上一次攻城戰中的出色表現,所有士兵都希望能加入這支部隊,畢竟,強大的實力,受人崇拜的感覺,是每個男人都會渴望的。

飛虎軍,神一般的部隊,在新城攻防戰中,以零傷亡的輝煌戰績,成功瓦解了魏軍的攻勢,斬敵千餘人,皆是一刀致命。來如閃電,去若疾風,還有那帥氣威武的特殊裝備,殺氣淩厲的酷帥形象,深深感染了每一個參戰的士兵 2000 即使知道飛虎軍的訓練,嚴格的不像人,也讓新城各部隊趨之若鶩。

經過層層嚴格篩選,整個新城幾百萬人之中,最終有幾千人加入軍隊,總共成五千人編製。讓李劍仁意想不到的是,平民入選的比率居然達到了百分之三十,而這些人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這些人之所以願意加入飛虎軍,除了是因為飛虎軍神秘強大的戰鬥力,還有李劍仁改革後在整個新城郡的威望。

是的,威望。人民不會記得是誰做了他們的老大,但是會記得是誰讓他們生活的很好。李劍仁的整頓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歡欣鼓舞,人氣直線上升。這不,順帶的,李劍仁的親人出去吃飯都沒人要錢的,也就是劍雷、劍震、劍雪等幾位。

說到這幾位,不得不說李劍仁無聊病複發,寫了一堆複姓叫三人自己選。最後的結果就是:歐陽劍雷、令狐劍雷、西門劍雪、還有慕容劍仙,合稱四大護法。更雷人的是,李劍仁在衙門府前貼上了一副字,“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話後來被新城郡百姓奉為名言,廣為傳唱。而李劍仁這位任職時間並不長的代理太守,也得以在青史留名。

公元二二七年冬十二月,司馬懿進攻新城铩羽而歸,而東吳也蠢蠢欲動。孫權在江夏陳兵十萬,魏國報急,曹睿令駐守襄陽的曹真、張頜帶軍前往防禦。李劍仁眼見機會到來,將新城郡新招收的兩萬士兵,和原本新城郡的五萬士兵一起派往邊界。但是下令,不可進攻,隻需要沒事搞個軍事演習即可。沒辦法,曹叡隻好讓張頜領兩萬兵馬留守襄陽,並從洛陽、許昌調集兵力,著大將夏侯徹率領前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