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回家(2 / 2)

在汽車站買了一張回家的車票之後,無墨身上隻剩下了四塊錢,連買包煙都不夠……哦不,夠的,至少夠買一包三塊錢的宏聲,無墨記得這是他父親經常抽的煙。可他無墨是誰?他會抽三塊錢一包的香煙嗎?當然不會。

可他無墨到底是誰呢?我不知道,也許他自己也不知道……

在售票員的嚷嚷和指手畫腳之下,無墨終於把行李塞進了車底的貨箱,然後踏上了回家的汽車。車廂裏零零散散的坐著七八個人,使得原本狹小的車廂似乎瞬間變得寬敞明亮了起來。當然,也許正是因為這寬敞明亮才導致了那個女售票員臉上的笑容變成了徹骨寒冰。

上車之後無墨挑了個最後排左邊靠窗的位置,這是他一直以來坐車的習慣。如果那個位置已經被人占據了的話,他寧肯選擇坐下一趟車。不管是偏執也好怪癖也罷,總之這個習慣他一直堅定不移的保持著。

至於理由……曾經似乎在某本盜版雜誌上看到說汽車的最後兩排相對來說是最安全的,出車禍的時候安全性稍微高那麼點,這算不算?或者說他喜歡坐在最後排看著別人的一舉一動,而不喜歡坐在前排被別人看著他的一舉一動?亦或者他喜歡待在沒人注意的角落裏,不想被人看到他臉上的孤單和落寞?

誰知道呢,人的一個習慣有時候需要很多理由,有時候什麼理由都不需要。就像愛情一樣,愛的時候需要很多理由,不愛的時候什麼理由都不需要。就像那個女人一樣,需要的時候什麼理由都可以,不需要的時候什麼理由都沒有。

那個女人!草!

無墨恨恨的罵了一句,轉過頭將因長時間不休息而無比蒼白的臉貼著微涼的窗玻璃,看著車窗外的熙來攘往。薄薄的窗玻璃仿佛分隔出了兩個世界,窗裏和窗外。他喜歡這樣,隔著玻璃看另外一個世界,這會讓他覺得自己仿佛創世主一般淡漠的看著凡塵,看著窗外的吵吵嚷嚷,看著人生的悲歡離合,看著世間的花開花落。

而他則是高高在上的,不同於凡俗的,俯視眾生的。

沒人知道他這種自我滿足般的虛榮從何而來。難道他沒發現,他的身邊,窗裏的這個世界裏依舊是嚎叫的中學生,哇哇啼哭的嬰兒,互相咒罵吵架的中年夫妻嗎?

難道他不知道,他所以為的分隔世界的玻璃,隻需要輕輕一推就可以打開的嗎?

汽車搖搖晃晃的在公路上奔馳著,窗外的景色也漸漸從熙熙攘攘的人群,從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變成了茂密的樹林,蒙蒙的山霧,還有……淅淅瀝瀝的小雨。

下雨了啊。無墨轉過身,透過正有無數水滴緩緩滑落的玻璃窗,看著那座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的小城。那裏有他曾經的一切,有他的同學,有他自豪的學校,還有他那……亂得一塌糊塗的青春。

此經一去,不知再見何年。

這句話用在這裏不合適,他又不是在交待後事。而且也太酸,太文藝。可是無墨不在意,他本來就很酸很文藝,他就是喜歡這麼說。

再見了,小城。

南國多山,高高低低,一座接著一座,雖不能連綿成峰,卻也別有一番景致。公路至山裏林間穿過,彎彎曲曲纏纏繞繞,一彎接著一彎,往往讓初來者暈頭轉向。

所以南國是一個讓人容易迷路的地方。但無墨不會迷路,他記得這條路上的一切,他記得每一排樹的大小,他記得每一個彎的樣子,他記得每一塊路牌的準確方位。

因為無墨路過這條路整整兩年,是的,路過。對於以前的無墨來說,這隻是一條從家裏通往學校的路而已。縱使風景再美,亦不過平添幾絲愁緒爾。

當然,除了無墨第一次帶著自豪,帶著家鄉小鎮裏唯一被重點高中錄取的榮譽,懷著憧憬路過這裏之外,之後的每一次路過他都很愁。

年少總多愁,李清照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可非少年,哪懂少年愁。

至於他愁什麼?沒人知道……

也許是愁這雨過天晴之後暑氣依舊?也許是愁這路邊的小野花生命將盡為什麼還在微笑?

南國的小雨很小,來得快去得也快,在人們熱切的期盼中施施然的來,然後暑氣未消便又施施然的走了。無墨走下汽車,踩著濕氣蒸騰的水泥路麵,一步一步的向家裏走去。

無墨的家在山村裏,距離這座小鎮還有半個小時路程,他已經沒錢坐車了,所以隻能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回去。當夕陽西下,黃昏微臨的時候,無墨終於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小院,那座熟悉的房子。

還有那房子裏透出來的暖暖的橘黃色燈光。

終於回家了,終究回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