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荊牧劉表使曆諸郡縣。曹下荊州後李嚴入益州,劉璋以為成都令,複有能名。劉備入蜀,嚴率眾降劉備,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劉備臨死時,曾與諸葛亮一同受遺詔輔佐劉禪,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諸葛亮稱其才高,可比吳國陸遜。
此時李嚴年方十八,始為郡吏,聽到說蔡陽蔡銘來訪,大為驚訝,自喜道:“聲名遠揚的蔡易之也知道有我李嚴。”
連忙出門迎接,持禮甚恭。
李嚴一見麵,就問:“可是以孝義聞名,七步成詩,被當今聖上召為鴻都門學博士的蔡陽蔡易之先生?”
別人謙虛,我自然也不能表現得驕橫傲慢,更何況這李嚴還是自己頗為看重的一個曆史名人。雖然沒有那種追星的心思,也不會因此而產生崇拜,索要簽名,但起碼的謙遜還是要的。
我謙虛的回答:“本人正是那個蔡銘,不過正方與我年歲相當,就別稱先生了,直接稱呼名字或以兄弟稱呼就是。”
李嚴依然恭敬的說道:“恭敬不如從命,易之兄聲名遠揚,三年守孝,七步成詩,無不讓人側目,如今聞名於天下卻能謙恭有度,實在是讓人欽佩,今登門來訪不勝榮幸,不知易之兄可有教益?”
人敬我一寸,我敬人一尺。
蔡銘見李嚴對自己始終恭敬有加,也保持著恭敬的回答道:“今日拜訪府君,又聞方正卓異不群,我等俱為年輕人,又同為桑梓,自然應該結識一番,故特來拜訪,實在是有些冒昧。”
說完蔡銘頗為不好意思的嗬嗬笑著,自己是為了結識未來的曆史名人,政治幹才來了。這李嚴不但政治謀略不凡,而且武力不俗,使得一手好槍法,是三國難得的能夠上馬馳疆場,下馬安家國的文武全才。
李嚴聽蔡銘並不是專門來訪,頗有些失意,不過能夠讓名滿天下的青年才俊蔡銘知道自己,並且首先上門拜訪本身就是讓人高興的事,而且這蔡銘能夠直言不諱,也確實是誠實君子。
故此,李嚴還是高興的請蔡銘進屋交談。
兩人都是年輕人,而且還都是那種卓爾不群的那種才德之士,又有著年輕人的直率和真誠,因此交流起來既沒有代溝,也很少了那些虛偽做作,一時間兩人聊得興起,頗有些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
離了李嚴那裏蔡銘又在同福客棧見到鄧芝。
鄧芝字伯苗,公元153年出生,義陽郡新野縣人,是漢朝司徒鄧禹的後代。
在原來的曆史上,鄧芝初入蜀時沒有受到重用,他就去詢問擅長相術的張裕,張裕說他晚年一定能封侯拜將。
他先投靠巴西太守龐羲,不久就被劉備召為郫縣邸閣督。後來曆任郫縣縣令,廣漢太守,尚書。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想要交好吳國,卻沒有合適的人選,鄧芝自告奮勇前去遊說,果然使兩國重新結盟,還深受孫權的喜愛,收到許多賜給的禮物。第一次北伐之際,鄧芝任中監軍,同趙雲伏兵箕穀,後來蜀軍撤退,唯趙雲、鄧芝軍不損兵將。
諸葛亮死,官封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請之總督江州。公元235年魏國曹睿引15萬大軍犯境五路同時進犯,鄧芝曾與王平,張裔,句扶,馬忠,抗擊魏軍,後得勝,被譽為繼關,張,馬,黃,趙之後的後五虎上將。最後在延熙6年被任為車騎將軍,授予符節。延熙11年率兵往涪陵平叛得勝。延熙14年去世,壽九十有八。
鄧芝擔任大將軍二十多年,獎賞懲罰嚴明果斷,善於體恤士兵。自身的衣食財物都依賴朝廷,不隨意鋪張,厲行節儉。最終沒有備置家產,妻子、兒女都不免受饑挨凍,去世之日家無餘財。他的個性剛強質樸,不掩飾心意情態,不能與眾官僚融洽。對同代的人少有崇敬,隻敬重薑維。
不說他的能力才幹如何,最讓蔡銘側目的是他的長壽,98歲的高齡,在三國的能臣武將中是極為罕見的,特別是對於這種又忠心,又有能力的大臣,對一個政權的安定平穩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看著眼前氣宇軒昂,麵容剛毅的鄧芝,盡管略顯疲憊,但那斜飛入鬢的兩道墨色劍眉卻生凜然英氣,如冰般透澈的雙眸射出的是冷利鋒芒,偏那一身淺藍的衣衫卻淡化了那一身冷肅的氣息,漓漓淩淩,化為男兒的傲世清華。
“你就是蔡陽蔡易之,果然年輕,俊逸不群。”
兩人入座後,鄧芝談談的說道,此時的鄧芝已經虛歲三十,可是卻既沒有舉得孝廉,也沒有被地方朝廷征召的屬官,這對於滿腹韜略卻不能一展所能的鄧芝來說卻是是一種煎熬,也難怪即使是以性簡剛毅而著稱的鄧芝見到蔡銘才十九歲就少年成名被朝廷征召為600石的博士也不免有些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