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願還講了另外一件事,此番鬥法很多人殞身,其中不少人已沒有身後傳人弟子,留下了許多無主遺物,比如行芸生的鐵藜杖就是一件很不錯的法寶。正一門無意留為私有,都會在機緣大會中封於隔空袋內,讓天下同道弟子憑機緣而取,正一門的晚輩弟子也可在機緣大會上取用,至於能得到什麼就全憑緣法了。
人已逝,而物用無辜,留於後人結善緣,隔空袋裏會附帖說明來曆,供後人感懷。
除了上述兩個要求,應願還有一個提議,屆時參加正一三山法會的各派,挑選一種宗門特產帶來,不必是很珍貴的東西,但需有宗門特色,別處不容易遇到。在“機緣大會”的前一天,正一三山中還將舉行一場“善結大會”。
這是一個特別的集市,各派可以將攜來的特產擺攤出售,每件隻售一文錢。至於準備什麼、準備了多少,全憑各派自覺自願,正一門並不勉強。
還有一句潛台詞應願沒有說出來——假如有人就是臉皮厚,什麼都不願意拿出來,還要每家花一文錢挨排買東西,徒招天下同道恥笑也隨他的便,但此非真正的修士行止,恐怕下一屆法會正一門也不會發帖請他了。
正一三山的法會將成定例,每六十年招集,當年分為兩次。第一次定在夏至,天下宗門弟子切磋印證,為天下宗門大會;第二次定在冬至,接到請帖的各派往結福緣,為正一三山會。
應願的提議實在很高明,為修行界千古以來所未遇之盛事,在撫平紛爭創傷的同時,又給天下同道創造了一個重新廣結福緣的交流機會。有很多人經過方正峰上這一番慘烈的殺伐,已經意興闌珊無意再參加法會,聽見了應願的提議,又重新來了興致。
有了這種法會的定例,就算各派尊長不好湊熱鬧,門下弟子也會攢動長輩準備好禮物來參會的。它的周期間隔也不短,六十年時間,足夠各派做好各種準備了。
這些當然是出自梅振衣的指點,行事要善始善終,不能僅僅行一番殺伐止息紛爭大亂,自古法會的內容也不應僅僅是宣講法訣或鬥法切磋,修行同道做各種交流廣結福緣也許更重要,要創造這樣一個機會。
梅振衣在昆侖仙境碧落峽托始老祖法會上,見到蠻荒妖類趁聚集之機交換器物,一時受到啟發,用更高明的手段借鑒於正一三山法會上。
……
法會之後,身後已無傳人的殞身修士,都由正一門料理後事,焚化後的骨骸共同安葬於正一三山外留陵山的朝天洞中。修山為塚遍植鬆柏,以二十八盞青玉蓮花燈為陣符,借青漪漲潮時地氣靈樞的湧動,長庚星君李太白親手布下了一座伏魔大陣,以鎮壓殺伐戾氣。
李太白為了報答輪轉求證時在蕪州所結的福緣,還給正一門留下了一件禮物——周天伏魔大陣的陣圖。此事極少為凡人所知,眾人隻道正一門修山為塚安葬殞身修士,金喬覺親為誦經超渡,天下同道共祭。
留陵山共祭之後,眾修士告辭離開蕪州,應願、藍采和等率眾弟子於江畔相送,並送出了當年冬至正一三山會的請帖,此帖已非梅振衣所留的舊帖,換成了應願親筆寫的新帖。應願下帖很有講究,大多是立誓共護散行戒的世間各大派,至於那些不願守散行戒而去昆侖仙境自尋逍遙的修士,便沒有再請。
……
眾修士暫且離開正一三山,其中不少人今年冬至還會再來。梅振衣將三個人叫到了承樞峰中的隨緣小築,另有話要交待,分別是親傳弟子正一門掌門應願,他的兒子現菁蕪山莊梅氏家主應行,舅舅柳直之孫,現柳氏家主,也是三山修士應修。
天條已講述,他把青冥鏡與黑如意分別交給了應行與應修,叮囑道:“這兩件神器是我親手煉製,留於人間不欲帶走,傳給你們,望善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