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燃燒的火苗(一)(1 / 1)

山上有個瘋子,這是大喜村的人都知道的事實,村裏的大人向來不允許小孩獨自進山,連他們自己也害怕,瘋子平時喜歡酗酒,不用靠近都能聞到他身上那股濃酒氣,蓬頭垢麵,皮膚黝黑,臉上倒是沒什麼疤痕,衣裳也還不算破破爛爛。這瘋子被山裏清水廟的住持收養,住持供他吃穿,甚至有時還會給他買酒的錢,以至於村裏的人都猜測,瘋子是住持年輕時候的私生子,胎沒投好,生了個瘋傻孩子,妻子跑了,他也投道還俗了。

也有人說,瘋子剛來的時候生的眉清目秀的,曾住在這山裏做些木材生意,原來都叫他張老板,那時候很多人家裏燒的木以及工廠裏要用的木材都是由張老板一手提供的,這山下有一大片木林是張老板的地,早些年他和住持達成協議,他買下一大片林地,也每個月給清水廟供奉福報,可惜張老板生意越做越大,居然跟外村的商人有所勾結,壞了村裏的規矩,遭眾人討伐,也是住持幫忙出麵擺平的。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人突然就瘋了,住持供他吃穿,給他住所,也算是上輩子修來了福分。

要知道住持在本村裏是一個不可撼動的角色,神話一般的人物,他在清水廟修道多年,早已得道,村裏人都稱他為菩薩下凡,每個大喜村的農民可以不穿錦衣不吃肉食,卻不能不給清水廟供奉香火錢,這裏清水廟是唯一的精神信仰,是神聖而不可輕蔑的。在大喜村村民的眼裏,住持的一生都為了民生百姓操勞,日日夜夜為庇佑村莊和睦安寧而誦讀,總算感動上蒼,得道高升,能看破凡人命格,探尋命運循環,從那以後,上至官人富商,下至黎民百姓,都前仆後繼地祈求住持幫忙算命,尋求庇護。

大喜村深處大山腹地,周圍是山川兩隔,與世隔絕了許多年,很多年前,一批商人走了進來,也就漸漸地開始了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村裏的人也逐漸了解到了外麵的花花世界,不再閉塞不通,閉門造車。那時候村裏引進了許多新鮮玩意,原本傳統宗教的舊東西地位受到了撼動,村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自覺危機,勸村中幹部留心外麵的奸人,他們雖表麵言笑晏晏,心裏卻打滿了如意算盤,不日後村裏將被這些商人主宰。老人們說的話,猶如聖旨,旁人哪敢不聽。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村長就宣布驅趕外來商人,不許其入境,也不允許裏頭人出去,一切物資由政府組織生產交換與分配,這樣大喜村又回到了如從前般的平靜。

在這裏大部分小孩都沒有機會讀書,讀書在村民眼中隻是學些不切實際的理想,書中的黃金屋是幻想出來的世界,不利於孩子勤勞耕作,自給自足。那些關於商品貿易的書,幾乎是禁書,因為對於辛辛苦苦、腳踏實地勞作了一輩子的大喜村村民而言,從商便是離經叛道,富人的誕生簡直就是罪行。所有人都討厭不勞而獲,成功是需要付出同等苦難的,隻有受到苦難,菩薩才能看到你的努力,才會有所回報,這也是大喜村教育孩子所信奉的宗旨。

當然,有些孩子也會受到教育,那就是村中比較有威望的一些家族,他們父輩都是在村中當官的,或者是在村裏存在了很久的世家。他們的孩子也讀書,讀的是四書五經,也有一些史書、唐詩宋詞等等。村裏有一兩個老師,全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畢生所學也就限於村裏的那基本僅有的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教書變成了一場表演,老師在搭好的草台班子上盛情授業,底下坐著幾個眼神空洞的孩子,就像在看一場無聊至極的演出。或許有一天他們讀到“紙上讀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時候,隻會理解為讀書並沒有什麼作用,隻是給生活平添了一絲無趣罷了。授課老師的子女也坐在台下聽課,日後也將世襲他們父母的職位,也將把一生熱血進獻給教育表演,他們並不知道自己也是在傳道授業解惑,隻是這是一場孤軍奮戰。

如此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足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