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仙麗民主革命和第二次遼東灣戰爭(1 / 2)

九九革命的影響很快波及整個遼東灣,1805年,被壓迫已久的仙麗人民終於開始反抗了。5月10日,白雪信未在仙麗國第二大城市安豐市策劃起義。記住這個白雪信未,他的後代正是後來策劃二一遷徙的領導之一——白雪平川。白雪信未生於1774年,草燕市人,父母原先都是農民,5歲時家裏土地被占,一家人被迫搬到城市,父母為生計進廠做工。12歲那年,母親過度勞累病倒,父親又在工作中出意外致殘,雙腿截肢,一家人流落街頭淪為乞丐,這種艱難的生活白雪信未整整體驗了四年,父親因為殘疾,隻能靠擦皮鞋賺些零錢,母親帶他和年幼的弟弟餐廳附近撿垃圾吃,父親有時會因為沒擦好或擦得慢被客人毆打,母親多次病症發作差點離世,這四年間,白雪信未吃盡了人間疾苦。1790年,白雪信未決定從軍入伍,進入部隊後,他才真正吃上一次真正的人餐,靠著每個月的軍餉和軍隊福利待遇,一家人生活略有好轉。1793年,19歲的白雪信未參加了遼東灣戰爭,戰敗後被調到安豐市,這期間,他看慣了街頭黑社會互拚、工廠工人勞累猝死、鄉下地主欺壓農民,這些場景使他聯想到自己幼年的經曆,他決定試圖改變這一切。

白雪信未當時的職位是團長,準確點說是仙麗皇家海軍第一艦隊直屬海軍陸戰師第3旅3團。手下兩千多士兵,這些士兵都和他一樣出身貧苦,為了生活才跑來當兵的,他們當中有一半人連家都不完整。這為白雪信未在日後的起義提供了有利條件。1805年3月21日,白雪信未帶領士兵發動起義,史稱“安豐起義”,他們衝進工廠,槍殺了工廠管理層人員、去鄉下強迫地主將土地歸還農民、到處搜殺黑社會成員和貪官汙吏。這些舉動很快拉動了民心,大量民眾踴躍參加,其中不乏大量的老人和女性,隊伍人數迅速擴充到了2萬人,在白雪信未帶動下,周圍的其他部隊也紛紛加入。4月29日,5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首都進發。安豐起義的消息很快傳到仙麗國首都仙京市,都靈野逸王子緊急帶領大軍前去平叛,起義軍雖然人數占優勢,但許多人都是臨時入伍,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有的連槍都沒有,這樣的部隊顯然不是正規軍的對手,仙京戰役很快失敗,不過這次失敗並沒有讓起義軍氣餒,起義軍調整戰略,攻取首都周圍城市準備對首都采取包圍戰術。6月18日,起義軍開始對仙京兩邊的伍城和佑吉兩市發動進攻,並於7月5日先後占領。野逸王子看穿了起義軍的意圖,於是加強了仙京周邊城市的防禦部署。

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起義軍15萬,政府軍60萬,數量相差四倍,野逸王子覺得優勢在我,連慶功宴都開始著手準備。但政府軍內部有很多問題被忽視,政府軍士兵大多也都是貧苦出身,他們知道這場戰爭的本質,所以沒人願意打仗。而首都之戰迎戰的都是皇家近衛軍,是無條件效忠皇室的,所以才能擊退起義軍。所以伍、佑兩市不出意外地戰敗了,起義軍占領了兩市。但是,占領城市後,起義軍馬上陷入了危險,首先是伍城,伍城周圍有國王提前部署的近衛軍,人數和裝備都優於起義軍,而佑吉是沿海城市,海麵上部署了大量海軍艦隊,隨時可以對城內進行炮擊。8月27日,被逼急的起義軍幹脆直接朝首都進發,第二次仙京戰役打得非常慘烈,起義軍傷亡巨大,近衛軍也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而變得怯戰,戰場很快陷入僵局,誰也無法吃掉對方。10月2日,國王都靈榮世主動求和,與白雪信未在戰場中間一家酒館內簽訂停戰協議。在之後的一個月內,雙方在這裏商討國家改革問題,為避免會議談崩而再次開戰,雙方都做出了讓步。

最終於11月1日,雙方簽署“三一協定”,協定共有以下條:一,允許國家繼續維持君主製度和資本主義,但同時允許起義軍建立民主革命會;二,工人每天工作時長規定為八小時,每上七天班後就要休息三天;三,提高工人工資,不得以任何非工人錯誤原因克扣工資,工人應享受帶薪休假、病假事假、工傷賠償;四,掃除黑社會勢力、貪官汙吏和無良資本家;五,取消地主階級,農民免稅,以收購製取締義務交稅製。

戰爭最終以和平的方式收場,這場革命被稱為仙麗民主革命,雖然沒有達到推翻皇室的最終目的,但與皇室和解並爭取來這麼多的福利待遇,這無疑也是場巨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