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北灣矮人人權鬥爭(1 / 2)

戰爭勝利後,仙麗國洗刷了第一次戰爭失敗的屈辱,全國上下一片狂歡。在這片極度興奮的氛圍中,仙麗人逐漸開始追求享樂主義。兩次科技創新運動都是由仙麗國發起,大大刺激了仙麗的生產力和運輸力。隨著經濟的增長,仙麗人的生活水平得到質的飛躍,生活在這個時期的仙麗人家家戶戶都有汽車,仙麗是最早發明汽車的國家,但距汽車出現到完全普及甚至都不到十年,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汽車還隻是貴族階級的專有物品。仙麗也是第一個實現小學教育免費的國家,學校會提供基礎教育和免費午餐,仙麗的醫院會對一些重病患者實行減免部分醫藥費,而處於底層的工廠工人和農民同樣能享受很多福利,農民擁有了部分自動化的農具,省時省力,產出的糧食會被高價收購、遇到災害導致減產,政府會給予救濟金。而工人除了之前提過的福利待遇,現如今工資再度提高,並擁有向上晉升的空間和學習技術的機會,居住遠的工人還會有車輛接送,可以說除了工作會很辛苦,其他基本沒有什麼生活困擾。在日常飲食上,仙麗國人均肉食量是80千克,基本實現了吃肉自由。

接下來的問題就在吃肉上。進入19世紀40年代,瘋狂的仙麗人開始吃北灣矮人。早在十年前,仙麗人在吃的方麵就逐步瘋狂,他們揚言要吃遍全世界各種動物的肉。從日常的豬牛羊到罕見的野生動物,飛禽走獸都成了他們的餐食,為此仙麗還產生出了獵人這一新職業。30年代末,仙麗人開始向同為靈長目的猴類舉起餐刀,遂到40年代,他們對吃矮人這件事上居然覺得很自然,為了避諱“人”這個字,仙麗將矮人稱為“北灣島猴”,將其肉視為“猴肉”。為了獵捕矮人,一大批獵人登陸北灣,矮人的災難開始了。這場捕獵行動持續了80年,無數的矮人被獵殺或被活捉,他們連躲在地下都不安全,獵人會朝地洞中灌水、放火燒、用煙熏,甚至會直接炸開洞穴,矮人隻能躲入更深的地下。而被抓走的矮人基本會被送上了仙麗人的餐桌,在首都仙京有一家專門生產“猴肉”的工廠,大量矮人在這裏遭到宰殺,有的被扔進絞肉機直接絞死切碎,有的被宰殺後扔進鍋裏煮沸,還有的隻會更慘……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這些做法。前篇提到的白雪信未,現如今年過六旬,擔任仙麗國國防部長,在仙麗人的眼中他是好人,但可惜在吃矮人的問題上,他和他妻子都是支持者,所以在後來北灣人的曆史中,他是壞人。白雪信未的女兒白雪桐葉是反對者,她對這樣的行為十分排斥,也十分不理解父母的想法,在這個問題上她和父母站在了無法調和的對立麵,這個立場最終導致她與父母決裂。在決裂後的沒幾年,白雪信未的父母先後壽終。

在此後的幾年間,白雪桐葉多次組織同樣反對吃矮人的人們,發動遊行示威,那時候反對者還是比較多的。但是每次示威都會被驅趕鎮壓,有時還會與支持者發生暴力衝突,這些現象引起了國家重視,因為衝突規模越來越大,若不製止,國家會有分裂的危險。但這一矛盾與以往不同,他與種族、宗教、階級和意識形態都無關,這是圍繞著矮人人權的鬥爭,矛盾的雙方既有中上層又有底層,這場鬥爭造成國內分成了善惡兩派,也間接導致了後來1921年的“叛逃事件”,也就是“二一遷徙”。他與北灣建國有很大關聯。

關於兩派的稱呼,善派其實不管自己叫善派,顯得有點自視清高,他們有自己的非正式組織,叫“矮人人權解放組織”,自稱解放派;另一邊的惡派更不可能稱自己惡派,而是直接稱自己為支持派。我呢就以善惡區分了,方便辯識。

1843年,35歲的白雪桐葉生下了自己的兒子,她的丈夫白雪祖念在兩個月前犧牲於一場與惡派的衝突中。她給兒子起名叫白雪大權。在後來的鬥爭中,惡方得到資本主義的支持,使善方逐漸落入下風,這樣的鬥爭體現在了生活的方方麵麵,其中以學校最為明顯,不吃矮人肉的學生會被其他人排斥,被扣上“假聖母”的帽子,有時還會被逼迫吃肉,這些受到欺淩的學生,有些會為了避免欺淩而被同化,有些進入社會不敢社交,形成了自閉性格。另外由於不吃矮人的人都是性格比較善良的人群,按這一特征,惡方索性將那些從不惹是生非的、經常熱心幫助別人的或者性格內向的人定義為善方,這導致兩派的主要矛盾由矮人人權問題轉變為性格問題,那些性格善良的人們幾乎到哪裏都會被排斥、攻擊。這就是後來善方出逃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