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並未結束,北灣島全境淪陷之後,依舊不肯屈服的北灣人民與櫻校軍展開了遊擊戰。
地道戰最初是由矮人對付仙麗獵人而創立的戰術,早在二一遷徙前,矮人就已經在地下構造出密集的地下交通網。隨著國土淪陷,北灣人跟著矮人一起轉移地下戰場,北灣人的加入讓地下交通更加完善。北灣的地道是由一個個的小網為基礎構成的地下城,每一個地下城的地上都有一個小村莊或城鎮,城市規模越大,地下城就越大,再由地下公路將這些地下城一一連接,構築成全國地下網絡。一個小的地下城的基礎設施有居住區、醫療區、倉庫、交通站和保衛部,稍大一點的還有工農生產區、通信部、學校和訓練基地,此外地下城還配有通風口和排水係統,至於汙水和垃圾,這些東西一般會在生產彈藥時一並塞進去。居住區通常是矮人與普通人混住,有餐廳、洗浴等配套的生活設施,不過地下城並沒有多少居住區,因為大部分人在地上都有家,家中都有暗道連接地下。醫療區的條件會根據地下城規模而決定,因為物資有限,大部分醫療區隻能醫治常見症狀和戰傷。倉庫就是地下城存放食品、藥品和武器彈藥的地方,通常和交通部建在一起。在地下,汽車和火車是地下城的主要交通方式,每一個大型地下城之間都有地下高速公路和鐵路連接,用於運輸物資和軍隊。這些地下公路和鐵路在戰後,大部分被改造成了商業街和地鐵站。
回到戰爭上,北灣的地道戰與現實中的抗日戰爭、越南戰爭都略有不同,北灣的地道戰分城市和野外兩部分。城市地道戰中,地道往往會與下水道和部分房屋相連,戰鬥人員一般會在夜間出戰,他們會記住地下城每一個位置對應的地麵單位,到達地麵後隱蔽,然後趁著夜色襲擊櫻校軍駐地,快速結束戰鬥後再轉移樓層或回到地下,戰鬥人員的伏擊位置一般多在小巷、街道和高層建築內。而在白天,遊擊隊會偽裝成櫻校軍混入內部實施破壞,如刺殺高官、盜取情報。這裏插一句,遼東灣人在幾萬年前都屬於一個人種,所以長相相差不大,北灣人偽裝櫻校人很難被看出來。
野外的遊擊戰一般由矮人進行,以烏鄉中北地區的雪地為例,矮人利用自身矮小的特點,完全隱藏在雪地之中,在敵人無準備的時候放冷槍,雪地地道的洞口一般藏在河邊、樹下和山洞裏,洞口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很難發現。在鈴草國,矮人主要藏匿在礦洞之中,礦洞本身黑暗的環境讓櫻校軍根本無法發現已經藏匿的矮人,通常隻要被矮人盯上那就隻有死路一條,櫻校軍本想直接炸掉礦洞拉倒,但上麵的政治家和一些企業又不願意放棄豐富的礦產資源,所以櫻校國內招來的工人們隻能頂著矮人的威脅為國家開采礦石,別問為什麼不抓北灣人強迫幹活,因為人家真的會反抗。在青沿國,土地平曠,遊擊戰主要圍繞著農田和水麵展開,密集的雜草和稻田成為矮人天然的偽裝,敵人或許可以通過放火燒草來解決,但麵對藏在水下的和地洞裏的矮人,櫻校軍依舊想不出任何實質性的辦法。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北灣人民穩住了陣腳,與櫻校侵略軍進行長期鬥爭,櫻校軍逐漸陷入在北灣的戰爭泥潭中,唯一讓櫻校軍能支撐下去的就是櫻校國在侵略其他國家的步伐中十分順利。
截止1946年,櫻校國占領了玉南國和金聖國,但是在侵略畢利國的戰爭中失敗撤軍,尤萬、維瑜和大也三國投靠櫻校國。櫻校國還跨過了海洋來到夾在遼東洋與遼南洋之間的兩洋群島,侵略了波國,並準備以波國為跳板吞掉兩洋群島其他國家,但是櫻校在波國的行動也同樣受阻。波國人的抵抗意識與北灣一樣強烈,戰鬥力更是比北灣上了一個層次,而兩洋群島的其他國家也非常團結,波國受到侵略後,其他國家立刻派兵過來支援。櫻校軍的擴張行動卡在了北灣和波國兩個地點,遼東灣和兩洋群島的戰爭由此陷入相持階段。
而此時全球戰爭的其他戰場上,凜冬國的分裂勢力基本得到控製,緩過勁的凜冬國開始對魷魚、黎光兩國發力了。凜冬國和東方國聯軍一齊清剿了凜冬分裂勢力,並開始對魷魚和黎光發起反攻,巴克尼亞立刻變卦加入東方國和凜冬國的陣營。在天中海戰場,安伯尼亞逐漸處於劣勢。邪惡的單盟勢力逐漸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