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立國為王(2 / 2)

好不容易撐到十月,眼看病體逐漸好轉,但諸葛亮建國稱王一事,卻又狠狠的刺激了他的神經,也讓他升起一絲不祥的預感。

現今諸葛亮稱楚王,無疑是有了稱霸天下的野心,雖然曹操占領著中原大地,占據著天然的優勢,但他心中卻也明白,朝中的名門世家,對於他們曹氏一族。始終存在覬覦之心。

多年來他謂之心腹。視為左膀右臂的荀彧,荀攸叔侄二人,就在他立國稱魏王之時,就毫不猶豫的進行了堅決的反對,這事雖然很快被他鎮壓,荀彧叔侄也被他賜藥自裁,但這一事對於曹操來說,卻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這也是他這些年來,雖然權高位重,也是名符其實的大漢朝廷主政之人。但他卻再也沒有萌發過,廢帝稱帝的念頭。

此刻,躺在病榻上的曹操,神情低落的望著跪在榻前的士子曹丕。強撐著喘氣道:“丕兒,為父命不久矣,如今天下未定,東有孫權,難有諸葛亮,此二人年紀與汝相當,但卻皆是英武果決之人,汝雖未必遲鈍,但實戰馭人,隻怕不如二人多矣。

“往後十年。汝所要做之事,就是穩立國本,結好孫權,破話諸葛亮與孫權的聯盟,此二人和,則吾大魏危,此二人反目成仇,則吾大魏無憂,汝切記不可妄動兵戈,還需等待時機。切記切記”

“父王放心,孩兒謹記父王教誨。”曹丕擦著眼淚,悲戚的點頭應道。

“汝要記住,兄弟同心,其力斷金。汝弟曹植,文采斐然。善於理政,然其秉性高傲,但卻並無野心,汝隻需禮讓三分,其必然傾心相助,三兒曹彰,勇武過人,乃吾曹家二代驍楚,可為中樞大將,施之恩威,即可讓其臣服,切莫骨肉相殘。”

曹操一口氣說完,喘氣之餘,口中再次突出一口汙血,精神也更加萎靡了下去,此刻他卻緊緊抓住曹丕之手,一字一頓的道:“吾死之後,陳群,王朗、華歆、司馬懿四人可謂中樞大臣,輔助汝總政朝綱,但汝一定要謹記,司馬懿此人,才堪大用,切莫讓其掌兵,以免生出後患,汝若記住為父遺言,十年之內,可保無憂。”

“父王教誨,丕旦夕不敢相忘,必然銘記於心。”曹丕伏首而拜,當他起身之時,赫然發現,其父曹操,已然病卒。

“父王,父王駕崩了……”曹丕伏首在地,叩首喊道。

曹操崩卒之事,猶如一陣風一般,短短旬日,便傳遍大漢十三州,一時舉國震驚沸騰。

諸葛亮雖然自號楚王,但他卻並沒有修建擴大楚王府,隻不過是在原來州牧府邸的舊址上,換上一個王府牌匾而已。

楚王府前院大堂,依舊是商討國事的中心,當曹操病卒的消息傳到成都時,諸葛亮立即召集帳下文武百官,舉行了盛大的朝議。

“今日召集爾等前來商議之事,想必諸位已經知道,現今曹操病卒,曹丕即位,舉國必然震動,這對於我大楚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寡人決議舉國之兵,分兩路伐魏,諸位有何建言,盡管直言便是。”

一身紫袍的諸葛亮,頭戴冠冕,腰挎寶劍,昂首坐於大殿主位,舉手投足,盡顯王者威儀。

“啟稟我王,俗話言,君亡伐其國,此乃不義之師也,還請我王三思而行。”尚書台左丞許靖聞言,卻第一個站了出來,表達了反對之意。

聽到許靖這般腐儒之言,諸葛亮不由蹙眉掃了一眼,低頭進言的許靖,淡淡的道:“曹操逆賊也,寡人興兵征討,實乃民心所向,焉是不義之兵?”

“大王所言甚是,曹操挾持陛下,誅殺皇後,殘害忠良,實乃十惡不赦之徒也,人人得而誅之。”龐統及時出列附和道:“不過,曹操如今雖死,但其威仍在,下臣建議,若要伐魏,理應說服吳侯一道出兵,如此兩國大軍齊頭並進,威勢足以震懾曹賊。”

“龐大人言之有理,伐魏理應說服孫權配合,否則若吾大軍出動,其在側翼掣肘,勢必造成困擾。”賈詡點頭表示讚同道。

諸葛亮思慮一番,道:“文和,士元言之有理,不知何人願意出使?”

“啟稟吾王,下臣願意出使江東,說服吳侯,興兵伐魏。”益州長史秦宓出列請纓道。

“嗯,子敕願意出使,甚好,寡人所沒記錯,下月中旬,乃是吳太夫人七十壽辰,如可以借賀壽為名出使,進獻賀禮。”諸葛亮思慮之下,沉聲下令道。

“諾”秦宓欣然應道。

“子龍,雋義、翼德、漢升爾等立即整備兵馬,做好作戰準備。”

“諾”征東將軍趙雲、征南將軍張合、征西將軍張飛、征北將軍黃忠四人慨然起身,作揖應道。。。)

p

(創,客。小說網)

跟-我-讀WEN文-XUE學-LOU樓記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