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卷之一 臨(2 / 2)

“啟稟陛下,在下有話說!”

“哦,原來是長文啊!長文有話,盡管說來,臻自是洗耳恭聽!”對於此時出列的陳群,劉備卻也多有欣賞,畢竟當年他在徐州的時候,卻也是和陳群多有聯係,更被劉備辟為別駕之任,奈何後來劉備兵敗徐州,兩個人的緣分自是告了一個段落,而今卻是又有了盡續前緣的良機了。

“陛下於今日,將我等原先都是天南地北之人,全都聚集在一起,自是要讓我等能夠和衷共濟,放下原先的隔閡,而一同為今後的大漢天下籌謀,此乃陛下之恢弘度量,容納臣等過往之不堪往事,在下卻是先在此謝過陛下!”陳群自是長揖到底!

此時雖然劉備已經有了帝位,然而畢竟在桃園這裏,劉備更多的還是想讓眾人能夠彼此泰然相處,故而也就免了許多的禮數,當然更多的時候,劉備雖然是大漢宗親的身份,而且他這些年來在荊州也是君臣有分,也是明白了許多的禮儀,不過誰讓這位主兒,終究還是從市井之間攀升至今,加之又是經曆了不知幾許的戰事,卻也不需要太多的禮數,便自有一股風範。

他自是從上手的君位上走下來,將陳群扶起,“長文不需如此,諸位今日來此,卻是讓朕很是滿意,能夠有諸位的協助,想來這大漢天下,能夠很快的變得四海升平,讓百姓們安居樂業,為了達成如此目標,還望諸位齊心協力!”

陳群此時倒是和劉備離得近,當然當年的他對於劉備也是忠臣以對的。

“陛下,之前雖然說及,建安天子失蹤,或是罹難,或是如何,然而若無前事,陛下卻也未必有今日之果,故而在論及接下來之大事之前,不妨陛下先為建安天子做了交代為好!”陳群自是言道。

“陳長文,所言卻是正言,”人群中一個峨冠附帶,捯飭的很是端莊嚴肅的老頭兒走了出來,看著他一臉的方正,此時的劉備也大概猜到了其人是誰了。

“長文所言之事,卻是因為之前戰事不休,倉促之間,朕卻是少了許多的考量,而今既然說到這裏,卻是不知子布先生,可有良策以補救之?”

張昭此時倒也不客氣,畢竟他秉性如此,即便是他此時麵對的人已經成了人主,卻沒有讓他有絲毫的顧忌,“陛下如今雖已稱帝,更有當年的傳國玉璽,也曾言道是建安天下傳給了陛下的,然而畢竟當年天子之蹤跡太過讓人詫異,陛下如今自是陛下,卻也是當年天子之皇叔,於情於理,對於獻帝,也是應該大發明詔,從天下人尋找一番,之前或有戰亂,各有一番勢力,不能夠做到大索天下,而今卻是天下大安,陛下又還有什麼顧忌之處!”

“聖人教化,為人行事,當有名正言順之理。陛下得有今日,自然也是陛下自身努力而成,不過於天下人中那些懵懂之人,或許也會覺得陛下這傳國玉璽,以及而今繼續承繼的大漢天下,總是有些牽強的!”

“而今若是陛下有了尋獲獻帝之念,不管結果如何,總也算是給了前塵往事一個交待!當然既然當年的天子能夠自主的將傳國玉璽,交給陛下,或許也早就沒有了俗世之念,故而陛下的尋獲可能根本就找不到獻帝的!”

對於張昭的這番話,此時劉備聽來自是滿意其內容之外,也對於這位老先生此時的直白還是有些不好接受。

不過對於張昭如此的表態,劉備也是心中暗喜,畢竟以張昭在江東眾臣屬之間的地位,既然張昭如此以對劉備,卻是表明他沒有將劉備再看做他人之主,而是認清了當下的情勢,有了張昭的這一番表態之言,其餘以張昭為首的江東之人,自然也就不會再對劉備生出些半信半疑的心思了。

有了張昭,劉備終是將江東人給收納於心,不過作為曹魏這一塊,盡管有了陳群的先手,卻是因為陳群此人在曹魏這一幫臣子中的威信不足,還需要劉備再費心一些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