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吳出兵(1 / 2)

襄陽。

吳軍統率陸抗召集眾將議事。

陸抗首先道:“魏蜀兩國在函穀關相持快一個月了,眾將認為最終的勝負如何?”

建平太守吾彥道:“都督,以末將來看蜀軍必敗!”

陸抗問道:“為何如此說?”

吾彥道:“蜀軍號稱十萬大軍征函穀關,實則不過五六萬耳。魏有鄧艾,足智多謀,蜀軍此戰必敗。”

陸抗點點頭道:“你和我想得一樣。”

平北將軍丁奉道:“都督,以吾觀之,蜀軍必敗,則魏軍必然乘勝進逼潼關,順便也會出動大軍到我國國境耀武揚威,不如我們先撤回江陵,早作準備。”

丁奉正說間,吳軍士兵來報,蜀國遣使者羅憲、李密前來,商議軍事。

陸抗作了個請的手勢,然後走到太守辦公的檀木桌端坐,等待蜀國使者的到來。

陸抗的長子陸景道:“父親該如何說辭,畢竟此二人很有辯才。”

陸抗道:“不必逞口舌之爭,等下看他們倆如何說辭。”

不一會兒,羅憲、李密在吳軍士兵的引導下來到太守府。

吳軍眾將也依座次坐好。

羅憲、李密走入太守府,羅憲向吳軍眾將行軍禮,李密則作了個揖。

然後李密先拿出劉禪的詔書,表達了一番“吳蜀兩國,唇齒相依,永結盟好,共享天下”的意願,再進入正題。

隻見李密拿出了一封密信,由陸景接過傳給陸抗。

陸抗拆開一看,信中說閻宇在函穀關拖住魏軍,希望吳軍出兵宛城,葉縣,進發洛陽。

陸抗看完,不動聲色將信再放回信封。

夏口都督孫秀(此人是東吳皇族,孫權弟孫匡之子,知道八王之亂的人應該知道他吧)起身道:“聞貴國之士無人能出薑維之右,莫非貴國無人邪?此人若在我們吳國,最多不過是縣令、校尉耳!”

羅憲暗思:“此人地位遠在陸抗之上,不把你駁倒,豈不是滅我國威風。”

羅憲正色道:“孫將軍防守夏口,掌吳軍一郡之兵馬,雖不能為國奪得尺寸之地,但也能自保州郡不失。憲在巴東耳聞孫將軍敗在南城羊叔子手上,失掉數十裏土地,若非陸都督援救及時,險些失掉西陵。我大將軍掌全國之兵,開疆擴土,使敵國之師畏懼,震動敵國朝廷。相比之下,孫將軍在我大漢,最多不過裏正(通俗點,就是街道辦主任),鄉勇(通俗點,就是民兵)耳。”

孫秀想起上次出征襄陽(就是薑維率大軍伐長安,吳軍跟著配合取襄陽那一戰),差點丟掉要地被問罪之事,麵有愧色而坐下了。

“你們又在辯論,這種事又怎能少得了我呢?”一聲稚嫩的聲音傳來。

眾人視之,乃是陸抗三子陸機(字士衡),牽著四子陸雲(字士龍)進來。

羅憲、李密緊張的盯著這個三尺小童陸機。

陸機雖不滿四歲,但天資聰穎,時人敬之。

陸機問道:“小子聽聞貴國大將軍薑維最喜讀書,可會讀書?”

羅憲懵了,張口不能說話。

孫秀得意的望著倆人,滿臉不屑。

李密正色道:“你這小子說的這是什麼話?我們大將軍喜讀書,每讀書必有所得,雖觀其大略,不求甚解。豈是那些鑽研字句的腐儒可比的。”

陸機也不因李密是大人而被嚇住,而是對陸抗說道:“父親,這位蜀國使者不懂外交禮節,哪有使者求人出兵而喝斥盟國將領之子的。”

眾皆大笑,包括羅憲和李密。

陸抗起身抱歉道:“小孩子不懂事,還望兩位不要見怪。”

李密道:“無妨!在下略懂相麵之術,請讓我一觀此二子。”

陸抗做了個“請”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