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麵目全非,資料匱乏(1 / 2)

秦嶽所看到的《山海經》是經過兩個多年多少人篡改之後的版本了,並且本已身遺失了四篇。

遺失的四篇是《禹貢》、《封禪》、《洪範》、《周頌》。

1.《禹貢》:又稱《禹公貢》或《禹貢大典》,是中國古代一部有關政治製度、行政管理、民族融合的經典文獻,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以記錄傳說曆史為主的書籍,是“三百卷經之首”,也是一部重要的經典性文獻,被譽為“古代社會學百科全書”。

2.《封禪》:又稱《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傳奇文學作品,記錄了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內容涉及神話傳說、神仙傳說、神王傳說、人物傳說等,是所有神話故事的統一體係。

3.《洪範》:又稱《洪福範》,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古代文獻,由五部分組成:《天文》、《地理》、《民俗》、《生物》和《植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民俗、動物、植物等。

4.《周頌》:又稱《周易頌》,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文獻,詳細記錄了先秦至夏周的曆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的立國家庭及其興衰的情形,並記錄了大量的典故,是先秦史學家們研究夏商周等朝代曆史的重要文獻。

秦嶽在想這四篇到底在哪裏,還是徹底消失了,因為經過兩千多年,曆史上多次把《山海經》列為禁書,秦始皇是否焚燒了一部分?還是在其墓中?《永樂大典》中是否有一部分?

秦嶽知道的司馬遷對《山海經》不敢描述。

陶淵明,則是我國東晉偉大詩人,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隱居後的陶淵明在讀完《山海經》後,寫下了十三首連作詩,這就是著名的《讀山海經》。

紀曉嵐在看過這本書以後,向皇帝建議把它列為禁書,禁止人們私下傳播。這是為什麼呢?紀曉嵐隻是一個毫無實權的官員,平時管管禮儀,編編書,既然編書,當然要符合皇帝的想法。乾隆是一個傲慢的皇帝,他認為世界上我最厲害我最大。抱著這種想法,他把自己的國門關閉,既不讓自己的國民出去,也不接受外來事物。而《山海經》這本書,顯然是違背他的理念的。例如書中說不知道何處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子民很矮,隻有我們的一半高,還說他們四肢很短,皮膚很黑,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都是說海外奇聞的。皇帝不由擔心,如果自己的百姓看了這些書,會不會對海外產生向往之心?

於是,他接納了臣子的意見,讓他把這本書列入禁書名單。而禁書,當然需要燒毀,於是,這本書便被一把火全部燒了。幸好皇帝不敢做得那麼絕,於是很大一部分藏在民間的被流傳下來,讓我們今天繼續研究。

難道這本書真的那麼不可取嗎?答案是否定的。其中某些我們認為荒謬的故事或者物種,其實是存在的。就像我前麵舉的那一個例子,那個人種如今存在於非洲。我們現在都還秉持著一個猜想,當時地球表麵的地塊沒有運動時,我們可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本書很滑稽,可是神話故事難道不該存在於世界上嗎?就像安徒生童話,現在也沒有人否認它存在的合理性,反而認為它是一本解放人性的偉大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