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不該責備紀曉嵐,因為當時因為違背統治者思想被禁止閱讀的書不在少數。禁止的目的隻是為了創作偉大的讀物《四庫全書》而已。可是全書真的偉大嗎?當然不是。它花費了13年時間,編纂的時間正是文字獄盛行的頂峰時期。為了編寫這本書,一共銷毀了一萬多本“思想偏差”的書籍,燒毀15萬本書。其中還不包含挖去的,抽毀的等等。全套書禁掉的書和收錄的書數目相等,這是何等荒唐和可笑。
所以為了成全這本《四庫全書》,《山海經》成為其中的犧牲者。還好有人偷偷保存了這本書,不然的話,我們如今就看不到這樣一本大作了。雖然中途有遺漏和丟失,雖然接受過很多人批評,但是它在文壇上的地位不容任何一個人置喙。你可以說寫實是正確的,但是你不能否認想象是錯誤的,就像在測試智商的時候,人們不但會把思維能力歸納入內,也會把想象力包含其中。
你可以想象到,現在的《山海經》與原版相差多少。估計十有其五就不錯了,而且現在的都是清朝版本,經過多少次的文化浩劫,十存其五已是難得了。
即便十存真五,而且麵目全非,卻還被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秦嶽想想就想笑。不過也笑自己,自己是不是也錯了,所有的所謂古籍是否能真實的記載,是否同樣經過無數人的重編編修訂篡改呢?
第一手資料或最接近第一手的資料,甲骨文?
對!甲骨文。
古籍本就不多,對外開放的更少,許多都是現代印刷本,所以秦嶽的研究重心轉移到了甲骨文。
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台灣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總計中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說是收藏,其實用了很多非人手段掠奪或買賣。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如今甲骨學已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世界性學科,從事研究的中外學者有500多人,發表的專著、論文達3000多種。它對曆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麵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現在我們已知的甲骨文有3000多個,還有一千多個文字並未得到解讀,如果有這方麵的才華,可以充分的展示一下,據說一個字是10萬元的獎勵哦。
秦嶽看到此不禁一笑,是不是考慮手頭緊的時候做個兼職。與倉頡打過牌的人,甲骨文還不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