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一天吃多少的標準公式(1 / 1)

現在開始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你是減肥主義者麼?你的飯量是否隻有別人的幾分之一?你是美食愛好者麼?你是否看見美味的食物就控製不住自己的食欲呢?你是個應酬狂人麼?你的飲食規律是否掌握在應酬對象的手裏呢……現代人對於吃有太多的無奈了,健康在這種無奈之中被理所當然的忽略了!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多少營養和食物是比較穩定的,為了你的革命本錢,根據下麵的公式計算一下自己每天的標準飯量吧!

從事低體力活動:標準體重×30=所需熱量(千卡);

從事中等體力活動:標準體重×(35~40)=所需熱量(千卡);

從事重體力活動:標準體重×(45~60)=所需熱量(千卡)

專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將試驗對象分為兩組,一組事先由醫生明確告知標準的進食量,而另一組毫不知情。在同樣的就餐環境中,用一樣大的碗盛飯,結果在兩組人都自我感覺“吃飽了”的情況下,不知情的一組吃的食物大大超過了標準的膳食攝入量,事先有了標準的一組則飯量正常。

這說明環境對人們的進食量有著很大的影響。這個環境可能是你餐具的大小,也可能是你就餐的氣氛或者就餐的心情等等。雖然專家們總在告誡人們吃飯吃七八成飽就可以了,但是這個衡量的標準很主觀,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要改變這種感覺偏差也不難,可以預先算出自己的標準膳食攝入量,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不管是遇上“吃嘛嘛香”或“食欲不佳”,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把握合理的飲食標準。

一般人一天總共攝入1700千卡的熱量就可以了,相當於5兩左右米飯、半斤左右的肉、一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但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總熱量有一些差別,具體而言,從事低體力活動:標準體重×30=所需熱量(千卡);從事中等體力活動:標準體重×(35~40)=所需熱量(千卡);從事重體力活動:標準體重×(45~60)=所需熱量(千卡)。(注:個人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05)

當然,這個主食數量還要和每天的活動量“掛上鉤”,如果活動量多一些,就要相應增加主食量。

專家教你控製飯量:

作為飲食營養學領域的著名學者,沃辛克教授在飲食與心理的關係方麵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對於合理飲食、控製食欲和減少熱量攝入等問題,他提出了如下建議:

☆1.在容積相同的前提下,用細長高挑的容器盛裝食品要比用低矮粗壯的容器好,前者能夠幫助人們控製食量,減少熱量攝入。

☆2.用透明容器盛裝食物有利於防止多吃。

☆3.將食物放在廚房、冰箱、食品櫃等距離日常起居和工作場所較遠的地方有利於控製食欲。

☆4.購買食品時盡量避免一次性購入太多,以免造成“堆放”效應。因為人們看到食品較多時,就想盡快將其吃掉。

☆5.有意製造單調、有序的視覺效果,避免“雜貨店”效應。實驗證明,人們在吃東西時,單調的食物顏色能限製食欲。另外,將不同食品分門別類地有序擺放比混合堆放好。

☆6.在餐廳就餐時,不要被菜單上那些經過精巧構思的菜名吸引而提高內心的期望值。因為過高的期望會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應,從而為隨後的“大快朵頤”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