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五節 初戰不順(1 / 3)

晴空萬裏,我站在船頭,觀看鷗起鷗落。高堂隆在我身邊,聽我講述桃花源的故事。

“升平(高堂隆的表字)啊,我們將開創一個的新時代,你可願意與我共同推開這新時代的大門?”

高堂隆悠然向往的說:“若使耕者皆有其田,勞者皆有其食,居者皆有其屋,百姓所以安居樂業。如此,隆願意試著和主公共同努力。”

我接著我高堂隆:“升平啊,你可知道為政之道奧妙在於什麼?”

高堂隆一愣,問道:“我願意先聽聽主公是什麼想法。”

我看著高堂隆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不擾民”。

高堂隆長鞠一禮說:“願聞其祥。”

我隨手一指海麵上飛舞的海鷗,對他說:“海鷗飛行於天地之間,自得其樂也,若有一日,有人忽然對海鷗說‘你在天地間飛舞,毫無頭緒,今日不知明日之事,渾渾噩噩。不如讓我來管理,我將計劃你明日,後日,明年的事,告訴你需要遵循的律法,你要把你每天捕的魚交與我來分配,你捕的魚將有一部分用來交稅,支付我管理你的費用。你認為海鷗將如何回答?”

“海鷗必然不喜”高堂隆回答。

“樹木生長在深山裏,沒有人看顧,自然而然生長成參天之才,如有人今日拔一下根,看看它是否生長的牢固,明日晃一下枝,看它是否有蟲害,後日再澆一下水,唯恐它旱著,等結了果子便有人來摘取,名之為付管理費用。樹木會快樂麼?”

高堂隆默然。

“若使民皆知法,百姓都有道德約束,官府隻負責處理違法之人、無德之人,人民隻知道有法律,不知道有官吏。那麼,民將得其樂,吏將安其位。我們將無憂了。樹木讓它自己長吧,海鷗由它自己飛吧。天很高,地很闊,隻要它遵循法律道德,這輩子官吏都不會打攪它。如此,豈不是幸福社會。”

高堂隆再次默然,我知道,一個人的觀念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變的。那麼,改變社會,就由高堂隆開始吧。

經過幾天的航程,我們回到了遼西新城。在我離開的一個月裏,新城變化很大。碼頭已經修好,一輛四輪馬車停靠在哪兒,迎接我們。

四輪馬車,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四輪馬車。這主要是中國從來沒解決四輪馬車的前輪驅動和轉向問題,看著鄭渾得意的臉和周毅的笑容,我大概明白了。

倒是鄭渾首先發話:“主公,渾今日製成此車,伯通(周毅的字)兄已答應用“鄭渾車”來命名此物,主公看可好?”

我微笑著回答:“此車最難製作的是前輪,前輪轉向裝置由是難中之難,文公(鄭渾的字)能夠把它設想出來,真是天才?”

鄭渾尷尬的笑著:“倒是多虧了伯通兄提醒,我才製出此車,不過,伯通兄已答應此車以“鄭渾車”命名,如主公覺得不妥,不如叫它“鄭渾周伯通車”。

“鄭渾周伯通車”,你幹嗎不叫它“金庸古龍車”,真渾。

“也罷,即是周兄願意,就把它稱為‘鄭渾車’”,我妥協了。

四輪馬車的誕生,大大提高了我們的運輸能力,它可以比兩輪馬車多運一倍的鐵礦石,使我們的功效大大提高。雖然四輪馬車的前輪驅動與轉向的功能並不是鄭渾想出來的,但我們正在用人之際,不變打擊他發明的積極性。

回到城內,又讓我驚喜的是,尹東利用我們的生產的玻璃建起了一個溫室暖棚,雖然鄭渾對用這麼昂貴的玻璃建暖房大有意見。不過,玻璃從此將走向民用,走入千家萬戶,這讓我興奮,我們的拳頭產品又增加了一個。

暖房建成後,農夫已開始把我們在神農架采集的種子種了下去。這樣,開春以後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種子。如此反複種植兩三年,我們就能在留下足夠播種的種子之後,還夠自己食用的。我對大豆的種子很感興趣,這年頭,炒菜都用動物油脂,炒出的菜令我難以下咽。我想,再過幾年,我們就會有植物油炒菜了,期待中。

隨後,我興致勃勃的帶高堂隆檢查了我們的城牆,鄭渾已在我們的鋼絲弩的基礎上,做出了大型的床弩,安放到城牆上,利用彈性很好的鋼作為弩臂,用搖機上弦,搖機采用滑輪原理,以減輕士兵上弦時所費的力氣。用大滑輪帶動小滑輪拉動鋼絲弦,一張弓上可以放三隻或四支箭,射500步。

由於弩臂鋼與弓弦鋼絲都是批量生產的,這樣一來,所有的弩弓射程都相差不大,我們就可以用彈道學理論教授士兵,大大提高我們射擊的精確性。

我回來兩天後,高山也回來了,他的路程雖然比我短,但由於玻璃製品實在好賣,他換回大批糧食,船都裝不下,隻好堆在韓國碼頭,先把開去的10艘大船裝滿返回。

這時,已進入了農曆10月,遼西下雪了,站在院落中,看著滿天飛飛揚揚的雪花,天地一片蒼茫,我心裏有點擔心,我們是否能熬過這嚴酷的冬天。

“百姓是否都已住進了磚房?”我詢問周毅。

“都已經安置好了,冬天的煤炭準備充足,高山運來的糧食又大大緩和了我們的糧荒,10船糧食足夠我們支撐到開春。我想,他們的生活應該比以前好。”周毅回答。

“噢,高山回來後,幾個元老都到齊了。現在我們不適合做室外活動,剛好空閑下時間,討論我們的城名。製定一些相關法規,另外,高堂隆的任命也需盡快進行,召集元老開會吧。”我發出命令。

會上,大家都提出各自建議的城名,真是五花八門啊,又其可氣的是,鄭渾最近命名已命出癮來,利用他的學徒多,勢力大的便利,影響了初篩結果。留在城中的周毅尹東古文又不好,導致我們開會複篩時,剩下的幾個名字都是鄭渾起的,其中有個城名居然叫“鄭渾”,這個鄭渾居然還振振有詞的說:“主公之誌,誌在天下,渾之誌隻在一城,此城用渾之名命名,天下則可用主公之名命名。”

造反了你,天下也是你可說的,看來我們最近對鄭渾太放縱了點,需要有人管著他,我立刻拉起了高堂隆,提議高堂隆今後為新城首席財政官,負責新城的內政,同時也是終身長老,這一提議迅速獲得通過,雖然使鄭渾大大不高興。

我接著提議,此城為大家共同所建,高堂隆不同意我這說法,他認為農人就是下人,怎能和士人相提並論,此城應該稱作劉備所建。我認為城名應該由大家共同決定,高堂隆堅決反對,上位者怎能和下人討論事情,明日我們將向眾人公布我們所起的名字,高堂隆表示,城主直接宣布就是了,同時必須說出我們起名的理由,高堂隆表示,這倒是應該,由大家投票決定誰的名字當選,高堂隆大呼,豈能讓農人以下犯上。

在高堂隆講話時,鄭渾不停的翻白眼,不過這個高堂隆是士人,這一身份讓鄭渾不敢多爭辯,自那以後,鄭渾經常找高堂隆麻煩,他們兩人常常吵得臉紅脖子粗。當然,最終的辯論結果否定了“鄭渾城”的叫法,采用了高堂隆起的“出雲城”的名字。

出雲,出於彩雲間,我喜歡。據說日本戰國時代也有這個城名。嘿嘿,誰再敢叫這個名字,戰爭!

此後,我們這個會議形式延續下來,每當城中有大事不能決定時,如果有三個以上元老聯名呼籲,就可召開全體元老大會商議,會上各人陳述各自的理由。決定權在於公眾,我們其後把它叫“議會製”。

會開完後,高山立即動身去韓國運糧。糧食多了,天也越來越冷了,我餓,我已經受不了了。天寒地凍,我卻要四處奔波在外,視察百姓的住房、食宿。我容易嗎?我宣布,此後城中采取一日三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