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八節 再戰大勝(3 / 3)

感受到公孫瓚對我的兄弟之情,可我卻不得不向他隱瞞我在遼西的所作所為,這讓我頗有點無奈,我歎息一聲。

對公孫瓚說:“伯珪,記得我去年曾向你說過,召集流民屯田的事嗎?這些士兵都是我從屯田流民中選出的。近日,我屯田的城寨遭盜匪襲擊,當日我卻不在寨中,回寨後發現,城寨盡毀,屯田居民均遭屠戮。我大恨,一路追蹤盜匪於此,可恨寨中的人不願交出盜匪,我隻好揮軍攻入寨中,為我屯民報仇。”

公孫瓚立刻說:“玄德是仁德之人,當初我投身軍旅,邀玄德同往,玄德卻稱,吾不忍殺人父子,而求功名。今日一見,仁人也有火啊”。

我大慚,不記得自己何時說過這話,看來,是那個壯誌未酬躺在泰山中的青年所說,想到自己所作所為,與仁德之人相差甚遠,不禁一陣難受。

公孫瓚隨即揮手,示意他的軍隊上前助戰。正在此時,一匹馬從煙火中衝了出來,一身黑色的鐵甲,馬頭上累累掛著首級,臉也被煙火熏的黝黑,整個人就仿佛是地獄中衝出的惡鬼,公孫瓚怪叫一聲,從馬上摘下兵刃就要上前拚鬥。

我連忙製止住,“無妨,此人是我義子劉凱”。

劉凱來到我們馬前,翻身下馬稟報:“父親,30盜匪全部授首,部族長老5人已被逮到,如何處理請父親示下。”

“來,先見過你公孫伯父,公孫伯父是你父好友,待你父如兄弟。你先替父親謝謝公孫伯父”。

我拉過劉凱,讓他向公孫瓚行禮。

公孫瓚立刻拉著他的手,打量著他,“好男兒”,他誇獎到:“玄德有福,竟有如此虎子”。

我再次詢問劉凱,“寨中戰鬥是否已結束”。

劉凱弓身回答,“回父親的話,寨中戰鬥基本結束,敵方士卒大部被斬殺,逃走不及10人,管叔叔已去追敵。”

“好”,我說:“你把部族長老帶上來。還有,把我們傷員也找車安頓好,叫我們的人即刻退出營寨,由你公孫叔叔的軍隊進入。”

說此番話時,我以目示意劉凱,這小子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向我眨眨眼,跑入寨中。

不久,我們的士兵整隊而出,人人馬頭上都掛著七八個頭顱。而此時公孫瓚與我閑聊著別後情形,直到我們全體出寨後,才揮手讓他的軍隊入寨。此刻,正是劫掠的好時機,他的兵士們個個興奮,蜂擁而入。

公孫瓚打量著我的隊伍,立即興奮的問我:“賢弟,你此後可要投身軍旅?”

我立即搖頭:“兄長,我打算明年結束遊學回鄉,如有機會,我當出仕,或許能為朝廷盡點微薄之力,為百姓謀一方太平”。

我真實的想法是,就在黃巾亂起時,涿縣有兩個絕世猛男等我去結拜,其中一個是後來的武聖關羽,他就像遊戲中需要相關條件才能出場的人物一樣,必須等到官府張榜募集軍士時才會出現。

“賢弟大才,如此恐怕委屈了賢弟,你在饑民中挑選士卒,竟能訓練出如此虎賁之士,真讓我歎服。不過,賢弟既然今後不再投身軍旅,這些虎賁之士四處散去實在可惜。賢弟方才說到,屯田城寨已毀,他們將無處可去,不如就此投入我軍中,謀個一官半職。也算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父母。賢弟以為如何?”

我以為如何,我真想抽自己的嘴巴,我辛苦訓練的士卒啊,就這樣沒了,這可是我訓練的精兵啊!

“兄長既然看得上他們,就讓他們隨兄長去吧。不過我還要去屯田城寨一行,以敵酋頭顱祭奠城中死難者,不如我分一半士卒給兄長,其餘人隨我一行。”

見我同意交人,公孫瓚立即裂開大嘴,笑得格外開心:“無妨無妨,我派500士卒隨你一行,這些人都由我留下。”

說完,就上前拉住了劉凱得手。不會吧,劉凱你也要,我的多名義子中數這個劉凱有軍事才能,尤其善於隨機應變,這怎麼行。

可沒等我想出應變的方法,公孫瓚又發出一聲驚呼,我順著他的目光一看,糟了,他看到的居然是麒麟鎧。

“賢弟真是大手筆,這種鎧甲我在濟南相曹孟德處見過一套,據說是青州太守孔義送與孟德,價值千金。賢弟竟然以此鎧甲裝備士卒,真是奢侈。”

公孫瓚此話讓我吃了一驚,沒想到麒麟鎧這麼大的名氣。可惜,這種強大的防禦武器不能隨意出賣,要不然就可坐在出雲城大把大把的數鈔票了。

不過,這樣看來,我們是不是需要調整一下策略,生產出一些好賣的東西售給國內。畢竟,把敵人的錢賺到自己的腰包中是一種快樂的事,同時也可消弱敵手的實力。看來此次回去後,有必要找他們幾個研究一下。

心中想著事情,我心不在焉的回答:“那套衣甲該是我送與孔義的,他怎麼又轉送了曹操”。

聽聞此話,公孫瓚立刻瞪大了眼睛:“此物是那個工匠所製?那工匠如今何在?作這樣一個鎧甲花費多少時間?”

我立即發現自己說漏了嘴,如果我如實告訴他,這套鎧甲是由我手下所製,那麼這批工匠估計很快就不由我掌握了。

我腦子急轉,編著瞎話:“此物是東海之中倭國所製,去年我在遼西救起一位弁韓富商,當時,屯墾軍民無糧,據他所稱,倭國之中糧多,我大漢茜草編織的草席與草履十分好賣,可赴倭國以草席草履換糧,於是我讓屯墾流民編織了草席與草履,冒險與弁韓富商富商前往倭國,倒是購回了大批糧草,供饑民過冬,倭國之中鎧甲精美,我同時購回200具鎧甲以裝備士卒,其中一付送與孔義,以答謝他照顧之恩。”

公孫瓚大喜,說:“賢弟今後既然不從事軍旅,這些鎧甲不如送與為兄。”

“自當如此”,我爽快的回答,既然要出血不如痛快些。

“好!好!好!賢弟既然要回屯營地,沿路沒有護衛不妥,來人哪,撥500士卒沿路護送玄德,一定要保護好我兄弟,待他辦完事後,在將他好好帶回幽州”。公孫瓚好像怕我反悔似的,立馬要把我送回屯營地。

500士卒沿路護送,還要把我帶回幽州,這不是押解嗎?

“兄長不要如此客氣,我有義子與侍從沿路護送,兄長500士卒就留在身邊吧。”我推辭到。

“待我處理完屯營中事,再把他們交給兄長。”

“哪裏哪裏,這500士卒在愚兄身邊也沒什麼事,就讓他們陪賢弟走一遭。還有,賢弟這個義子,我十分喜愛,不如也讓他跟著我吧。”公孫瓚急忙堵住我的口:“對了,賢弟不是尚有一名老家人帶人追擊敵寇嗎,待他返回,就讓他陪賢弟走吧”。

公孫瓚說的大概是管亥,他聽劉凱稱呼管亥為叔叔,就認為那是一名老家人。好險,如果讓他把管亥也挖走,那我這幾年不時白幹了。天幸我沒將培養的少年軍全帶來,否則,今日我非和公孫瓚翻臉不可。

我立刻拉過劉凱,讓他今後好好跟著公孫瓚,順便叮囑他一番。

此時,公孫瓚轉身離開了我們,去清點戰利品,劉凱低聲對我說:“父親,我已讓管叔帶著搜出的東西與我們身上取下的物品(望遠鏡、騎兵麵甲,騎槍)直接回灤陽城了,你看這樣如何?”

好,機靈。我誇獎了他幾句。

沉吟良久,覺得還是提醒他一點事情,免得他今後出事,“孩子,你記住,等我處理好灤陽城的事後,可能就要回幽州。那時,我們不見得會有私下的說話機會,所以今日我給你說的事你要牢記心頭,首先你要把兄弟們都收攏住,三年之內不要泄漏出雲城的事,也不要去出雲城探望。至於三年之後,天下將大亂,出雲城的事,說不說出去已經無所謂。為父今年底或明年初將回涿縣,一年後,光和七年年底,天下大亂到來,為父也將投身軍旅,那時,我將向你公孫叔叔開口討要你們兄弟,如果要不回你們,你一定要記住,保護好公孫叔叔。我夜觀天象,發現十年後,你公孫叔叔將有一場大難。到時,如你還在公孫叔叔身邊,看事不可為,就立即給我送信,我自會來救援你們。”

公孫瓚點完戰利品後,回到我們身邊,看我倆還在說話,立即打斷我們:“賢弟,這戰利品你拿一半走。再從侍從中挑幾個人幫你搬運,你快去快回,待屯營中事安置妥當,來幽州再敘。我現在要揮軍追擊張純,便不與你在此處等候了。對了,這營寨勉強可以住人,你可進入寨中等候你那家丁。”

公孫瓚隨即整軍前進,我默默的看這軍隊遠去,走不多遠,公孫瓚又拍馬返回,對我叮囑到:“賢弟,你到幽州後,我可能不在幽州治所,你切忌要等我回來。還有,賢弟今後如果要出仕朝廷,切不可對人四處說你曾販席織履,這等販夫走卒的事情,隻會讓士人相輕。切記,切記。”

待公孫軍隊遠去後,我立即命令那500士卒同我向灤陽城進發。開玩笑,在這大草原上,誰知道會不會再有一支部族軍隊流竄至此,如果有100侍從在旁,我當然信心滿滿,但這500雜兵怎麼看怎麼都不會給人信心,何況他們還不歸我統屬,敵軍來後,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搶了我的財物一哄而散。所以我立刻快馬加鞭回到了灤陽城。

這就是我的第二次出征,打了個了大勝仗,但卻丟失了150名精銳,雖然後來,公孫瓚容許我帶走幾人,但為了約束那些士卒,我不能抽走所有軍官,隻帶走了劉洪和我的7名學生。

失敗失敗,幸虧公孫瓚聽說我有200付麒麟鎧,想當然的認為我隻有200護衛,所以才保留下了管亥的一支百人隊,否則,我這次可算是全軍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