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衝他們擺了擺手,繼續對鄭渾說:“我如替你還債,也可以,但這樣就開了一個先例,以後有人都向我借錢還債,我借是不借,不過我有三個辦法,可以幫你還債,你想不想聽聽。”
“竟有三個之多,主公快說,我想聽聽。”鄭渾眼睛立即亮了起來,不隻是他,連管寧高堂隆等人也露出了渴望的神情。
“其一也,我想文公你發明多項新東西,其間費盡了心思,還要搭上自己的錢財去研究(搭我的錢財),東西出來後,別人不知你的辛勞,拿來就用,照你的東西仿製,實在是無恥無德,”鄭渾立即連連點頭,心有同感。
我掃了一眼觀寧等人,又說:“幼安(管寧的字)也會有這樣的遭遇。”
管寧立即瞪大了眼睛,“主公何以出此之話,我怎麼不知道?”
好,我就想讓你和鄭渾處於同樣境遇,這樣你才可以拋開成見,與鄭渾這樣的發明家平起平坐。
我接著說:“幼安竭盡心力,編撰古籍教化民眾,付出心血和勞力,時間和金錢,但人不知你的辛勞,把你編撰的書籍拿來就用,不知仰慕古之聖賢,今人之辛苦,豈不讓人大恨。”
聖賢,一談這題目管寧立即點頭。
我接著說:“我想讓人都知道,人之所以有今日,全賴古之聖賢之辛勞。所以我想,設立一個‘專利法’,讓人們的辛勞被後人承認。今後凡發明新東西者,後世人仿製生產,必須付發明者辛勞費用;凡著作新書,編輯古籍者,後世人再出版,必須付著作人費用。以使後人緬懷前人事跡,同時,也可使做學問者,可以衣食無憂的專心做學問。此乃千秋萬代之事,不知各位認為如何?”
眾人立即離席,大讚此法。願意今後在出雲城範圍內,首先討論使用,至於專利期,付費多少問題,將由元老院討論決定。
我接著對鄭渾說:“此法為上策,但你若還債,當在元老院通過此法之後才有收益,估計你還債需要一年的光景。”
聽聞此話,鄭渾的臉立即變得青白,估計這段時間高堂隆催債手段高明。
他立即說:“此策太緩,願聞主公別策。”
我看著鄭渾說:“還有一個中策。自古以來,匠師決不把所有的技藝傳給徒弟,老師也不把所有的學問交給徒弟,是怕教會了徒弟自己沒飯吃,這就導致了先進技藝的失傳。我打算改變這一狀況,我們可以設定“從師法”。凡從師於某人,一旦此人出師後,在一定的年限中,必須把自己的薪水付一定比例給老師,如果不付,老師可以訴之法律,追討此款。當然,我們必須設定一個較低的比例,讓徒弟可以養家糊口。這樣一來,師長若竭心盡力教導學生,就可憑借教育工作,衣食無憂。教授子弟越多,所獲收益越多。昔日聖人教授弟子時,也用此法,隻不過當時沒有明文規定而已。我們將之固定成法律,當使夫子在世,也覺得欣然。”
眾人皆點頭,獨鄭渾問:“主公,此法若要還債,需用多少時間?”
看來,他被高堂隆摧殘的不輕,我答道:“三五個月而已。”
“此法也太緩,願聞主公下策”鄭渾皺著眉頭說。
“下策麼,到有兩個步驟,第一,你發明壓榨機,雖然我們明年才可能大規模種植花生,甜菜,但如果有了新型壓榨機,每家每戶都可自己榨油炸糖,榨出來的豆餅可以加糖、加熏肉食用,糖渣可以造紙,油、糖可以大量使用,今後我們每天都可食此美味,其不快哉。
第二,你發明溫度計,之前我們沒有溫度計,煉鋼,燒磚燒瓷都是憑經驗,若有了溫度計量設備,我們今後可以大大提高我們正品的產量,從此,所有燒製行業工藝水平都要有個大提高(中國的溫度計量由西方人在清朝末年引入),如你兩項都完成,我獎勵你金1000兩,爵位再升一級。這種方法快則十天,慢則一月,你選那種?”
鄭渾思索一下,斷然下了決心:“渾選下策,不過,上中兩策,願主公早日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