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十七節 收拾劉渾(2 / 3)

管亥領命而出,我把原本放在後軍的劉宙調到中軍,編組民壯後,帶著大軍出發。

五千人的大軍排成一字橫隊,行軍起來真是壯觀,在蜿蜒的綠色大地上,黑色的鐵甲士卒隨著地勢的起伏,波浪似的前進。整支部隊就如同一條在地上流動的鋼鐵洪流一樣——經過的地方幹幹淨淨。隊伍的密度和順序絲毫不因地勢的變化而稍有紊亂。騎兵們以整齊的隊列和相同的速度前進,既沒有一名士兵掉隊,也沒有一名士兵超前,整而暇,這是戰國時晉國名將的治軍寶典,果然精辟。

我立即來了興致,呼喊士兵唱歌。三國時,士兵在行軍時都不許說話,在嘴中還要咬一個木棍,馬匹也要含上一個木棍,這叫“銜枚”。但我從不把士卒當作低下的人,所以在通常行軍中,士卒不“銜枚”。同時,且歌且行,不容易使士卒感覺到疲勞,歌唱的隊伍過來,百姓們也會被吸引,停足旁觀,士卒更容易培養出榮譽感,百姓們也會以士兵為榮。所以,我曾讓高堂隆整理幾首前人詩詞當作軍歌,讓士卒們在行軍中歌唱。

得到我的命令後,士卒們立即唱起了秦世謠:“

秦始皇。何強梁。

開我門。占我床。

飲我酒。唾我臉。

吃我飯。以為糧。

張我弓。射東牆。

前至沙丘當滅亡。”

這個歌詼諧有餘,但鼓舞士氣不足,但用它作軍歌也是沒有辦法。我曾遍查記憶中的古代詩詞,能鼓舞士氣的詩詞實在太少,除了屈原的國殤外,大多數出征、塞上曲都歎息將士們屍骨飄零,實在不能使戰士們以奮戰為國為榮。唉,不能讓這些頹廢的詩歌影響我們的士氣,回去後,就著手讓人編寫一些能鼓舞士氣,激勵鬥誌的詩歌。

“真是一次壯觀的武裝遊行啊!”我感慨道。

扭頭對身邊的公孫士卒說:“想不想學唱這首歌?”

“想”,回答道也很整齊,我滿意的點點頭,“那好,我給你們解釋一遍歌詞,你們跟著唱。”

前行15公裏,黃昏,我們接近了劉渾部族,我命令中軍紮下營寨,傳令劉渾明日一早來見我。

夜,我披著戰甲在營中巡視,清冷的月光照在帳篷上,熟睡的將士們發出輕微的鼾聲,透過稀疏的營寨柵欄,我與田疇用望遠鏡觀察著劉渾部族。

立寨時,這種稀疏的柵欄曾深受田疇詬病,在他看來,營寨牆就須間的厚實嚴密,這種稀疏的寨牆讓人沒有安全感,不過我並沒有和他多爭辯。在我看來,野戰營寨不須立的多麼厚實,隻要柵欄鑽不過人就行。這種稀疏的柵欄反而方便我們士卒從營中向外放箭,這樣立營可以讓我的士卒多休息,把體力都用到和敵人拚鬥上,況且,敵軍真的攻到了寨旁,再厚實的寨牆有豈能擋住優勢的敵軍?

劉渾部族的燈火通明,我想,他們會一夜無眠。此時我兵臨城下,他隻有兩個方法:乘夜攻擊我或連夜遁逃。獲得利益的長老是不會背叛我的,所以他攻擊我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劉渾都不好開口向長老解釋他背叛我的理由。

劉渾啊劉渾,你真的認為投靠一個萬人的大族,就會生活的比出雲城還好?抑或是在連續的搶劫中,已認為自己的力量,可以向我發出挑戰。白癡。

我可以想象,現在劉渾必然在努力說服長老,連夜遁逃,但長老們想來,私自逃回部族又不是死罪,隻要他明天清早向我認錯,估計不會責罰太重,或許長老還不知道,劉渾已經背叛了我,將出雲城的消息通知了莫護部族。

我回首向執勤的士卒交待:“如對方營帳燈火熄滅,或是有人喊馬嘶的聲音,立即來帳中稟報我。”

抬起身,我對田疇說:“子泰,回去睡吧,我讓劉渾明日來此見我,這不過是一個緩兵之計,劉渾必心存僥幸,隻看他燈火至今未息,就知道他們商量不出辦法。明日我們就在營中等他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