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額娘帶著我們兩個妹妹個去參加中秋大會,由於哥哥近來得病了,所以就隻有我們三個女人家去參加大會,額娘嘴裏也是念叨著走出去拋頭露臉的不好,本來隻有哥哥去參加的,可是這麼一來,我們家隻有女人出動了,在額娘的思想裏,女人家是應該待在家裏的,但是卻出去參加宴會,這是不好的事情。但我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不知道來了多少王公貴族,能見到康熙皇帝,說不定還能見到未來的雍正呢!
我沒想到,場麵居然是如此壯觀,幾十桌酒席,幾百個顯貴,燈籠和彩帶星羅棋布地交織在上空,席間觥籌交錯,笑聲陣陣,戲台上穿著華麗服飾的演員正在排練。看來我的願望泡湯了,我認不出哪個是四阿哥,隻見十阿哥對我招手。
什麼?他是叫我過去嗎?我正想過去一探究竟,額娘卻拉住了我,“雪蔚你做什麼?大姑娘家的,不要亂跑,我們的酒桌在那邊,走吧。”
我們隨著額娘到酒桌坐下,康熙就來了。
“皇上駕到!”那個估計是李德全的公公叫道。原來這就是當今皇上——康熙,一身精致龍袍,手持紙扇,威武非凡,淡淡的笑容中又顯出了他慈愛的一麵。
康熙的身邊跟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和一個俊朗的公子。但是我卻一心看著康熙,沒有仔細看他們。
康熙坐在正椅上,對那個公子說:“老四,辛苦你了,去坐下吧。”
原來那就是我一直想見的四阿哥,看起來冷冷的,麵無表情,與我想象中的也有些差距了。
康熙大笑著,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又到一年月圓時啊,今日中秋佳節,朕召集各位皇親貴族,是想在此佳節,與眾同樂。”
康熙說畢,李安達站出來(我詢問了冰蔚,證實了我的猜想),大聲說:“第一項,歌舞表演。”
接下來一群歌姬出來翩翩起舞。而我卻沒心情看歌舞,一個勁兒地瞅四阿哥,心想著曆史上的雍正原來是長這樣啊。突然八阿哥回過頭來看我,我嚇了一跳,立馬收回目光。過了一會兒,又忍不住側過去看他,他們幾個阿哥都把酒暢談,隻有四阿哥靜靜地坐著,很少舉杯,也很少動筷子。我心想著他真是有王者風範,不像其他阿哥那麼瘋,也怕醉酒誤事。
想著想著,突然到了這次中秋大會的重頭戲——挑燈謎。我的心思收了回來,開始擔心自己的燈謎。其實我昨天就收到消息了,我們姐妹倆的燈謎隻有我的入選了,我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照理說德妃娘娘看見我的燈謎應該大跌眼鏡才是,難道其中出來什麼紕漏?
第一個挑的自然是康熙。之間一個燈謎陣緩緩地被太監推出來,木質的紅色大圓環上十個角落各掛一個燈籠,每個點都內設一個木條通連燈籠陣中心的圓柱,這圓柱還是可以轉動的。燈謎放在燈籠中,由一個鐵盒裝起來,被燈中的火焰燒得紅紅的。
康熙隨手指了一個燈籠,李安達用木夾取出鐵盒,從中取出帶著溫熱的謎條。這謎條也不一般,周邊都用金色綢緞包裝的。
康熙接過謎條,發現正是太子的,又幾位大臣把握時機,起身說康熙與太子父子情深,連選燈謎也這麼默契。康熙大笑了幾聲,隨後揭開謎條,看著看著,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我又轉頭看了看太子,也是一臉驚慌失措。康熙漸漸緊鎖眉頭,把燈謎丟給李安達,說:“你念吧。”李安達仿佛知道這燈謎必定不對勁,於是瞅了一眼太子,緩緩地念道:“牆裏開花牆外紅,思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來花又謝,一場歡喜一場空。”
這一句念完,底下大家就議論開了。我聽到有人在議論:
“聽說太子爺對學士府的榮柔格格感興趣,一直想奪取美人歸,但可惜,今年六月榮柔格格遠嫁蒙古,太子爺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
“看來此詩定是寫給榮柔格格的,說不定太子爺根本沒把這次中秋大會放在心上,隻是胡亂取了一首詩上交,而德妃娘娘卻還將它入選,必定為了引起父子不和,而皇上問起的時候,又可以說是為了讓父子兩人多親近才苦心設計的,真是高招啊。”
我聽著,底下開始騷動起來,而太子更是臉色蒼白,一下子跪在地上。
康熙生氣中帶著尷尬,這時,他身邊那個女孩站了出來,這麼仔細一看,才發覺她真是不同於一般的宮女,衣著深藍鳳穿牡丹蝴蝶裳,頭頂宮廷閨秀華麗飾,眉若柳葉,麵若桃花。看上去不像是宮女啊,可是如果是格格之類的,又怎麼會帶出來呢?
她微笑著說:“大家安靜一下,大家都誤會了,這首表麵上是男子追求女子之詩,實則是‘一首詩謎’。”
康熙慢慢散去了怒火,笑著說:“是這樣,舒雯,快給大家說說。”
舒雯說:“謎底是‘燈籠’,這燈籠的紅光由裏麵透出來,讓人們從外麵就能看出裏麵的紅紅火光,這不就是‘牆裏開花牆外紅’嗎?”